根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国务院向全球使领馆下达指令,恢复处理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签证业务。该决定距特朗普政府5日下达的限制令仅过去不到48小时。
此前,白宫发布由特朗普签署的公告,宣布对哈佛大学外国学生实施为期6个月的签证限制。5日哈佛大学随即提起诉讼,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数小时内颁布临时限制令,要求在6月16日听证前恢复相关学生入境资格。6日美国国务院电令全球使领馆恢复签证办理,但官网尚未更新相关信息。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戏剧性转折背后,交织着国内外多重压力。美国国内司法系统快速介入,使得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命令遭遇法律阻击。哈佛大学所在州法院的临时限制令不仅暂时保全了国际学生就读权益,更对政府的行政权力形成实质约束。法律专家指出,此类临时禁令的颁布往往意味着司法系统已对行政命令的合法性产生重大质疑,政府继续强硬执行将面临更高法律风险。
国际社会对美方行为的批评声浪持续升高。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教育机构迅速启动预案,协助原定赴哈佛的学生转学。欧洲部分高校甚至主动向受影响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这种连锁反应直接冲击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欧盟教育事务专员在6月6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美方单方面限制措施已对跨大西洋教育合作造成实质性损害。
特朗普政府对转变态度的解释聚焦于维护美方利益。一方面,持续对抗可能引发更大规模诉讼潮,哈佛大学此前已拒绝提交学生活动记录,并威胁通过法律途径追责政府不当行为。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每年为哈佛贡献超1.2亿美元学费收入,占其国际生源收入的35%,这部分资金对维持学校运营至关重要。教育经济学家指出,顶级私立大学对国际生源的经济依赖正在加剧,特别是来自亚洲的高净值留学生群体。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中方的关切在此次事件中得到特殊关注。中方明确要求美方撤销涉华消极举措,其中包含留学生签证问题。特朗普在会后即承诺调整相关政策,此次恢复哈佛签证办理被外界视为履行承诺的具体行动。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即将重启的背景增添了事件复杂性。美方提前释放积极信号被视为创造良好谈判氛围的尝试。分析人士指出,教育交流领域的缓和可能为后续经贸谈判奠定基调,但美方政策连贯性仍存疑。过去两年间,特朗普政府已多次在留学政策上反复横跳。
特朗普政府的决策逻辑始终围绕利益最大化展开。限制哈佛签证意在施压校方改变政治立场,恢复签证则是权衡利弊后的务实选择。这种将教育问题政治化的操作模式,本质上反映了美国政府治理能力的结构性缺陷。教育学者指出,联邦政府频繁干预高校自治不仅破坏学术自由传统,更损害了美国作为全球教育标杆的公信力。
国际社会对美方政策的持续性持怀疑态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官员表示,单方面限制措施违反《跨国教育服务贸易协定》,呼吁建立多边协调机制保障学生权益。多国使馆已启动应急预案,为可能受影响的留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和转学支持。这种跨国协作态势正在重塑全球教育治理格局。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事件发展仍存变数。美国司法部可能就州法院禁令提起上诉,特朗普政府也可能在听证会后调整策略。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交流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前线。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保持学术开放间寻求平衡,将成为考验各国治理智慧的关键命题。对于普通学子而言,在政策迷雾中把握机遇,或许需要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灵活的求学规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