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寨镇

为加快夏种进度,提高夏种质量,连日来,李寨镇不等不靠、科学统筹,以“抢”字当头、“实”字托底,全力推进夏种生产,确保秋粮稳产增收。

多渠道宣传发动,凝聚“抢种”共识。在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利用坑塘和能用的机井等积极抗旱抢种。一方面,利用广播、流动宣传车普及抗旱保墒、科学施肥等实用技术;另一方面,依托五级网格群推送气象预警、农事提醒等信息,引导农户抢抓农时,确保“浇水一片、抢种一片、管好一片”,积极掀起抗旱抢种热潮。

网格化组织动员,夯实责任链条。该镇实行“管区书记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化责任体系,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田。针对抗旱保种难题,该镇提前对辖区内沟渠、泵站进行全面排查,保障农田灌溉需求。同时,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帮扶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缺劳力户、脱贫户抢种补种。

全链条服务保障,提升生产质效。该镇安排业务骨干在水卡充值窗口全天候值守,为群众提供水卡充值、故障咨询、用水政策解答等“一站式”服务,解决灌溉用水“最后一公里”。该镇市场监管所开展农资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农资经营门店资质,确保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据悉,李寨镇耕地总面积为6.6万亩,截至6月10日,全镇已完成夏种面积3.5万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53%。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强化技术指导与田间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统筹做好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夏种任务高质量完成,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王集镇

连日来,王集镇聚焦“三夏”生产,积极发动群众掀起趁墒抢种、抗旱抢种热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依托394个五级网格微信群、17个村平安大喇叭、6辆宣传车,引导群众不等不靠,及时组织开展抗旱抢种。

二是做好灌溉保障。组建维修专班,采取分片包村的方式,对存在问题的农田机井和水利设施进行现场维修,做到24小时在岗在位,高质高效全力保障农户抗旱用水。

三是搞好困难帮扶。成立17支“三夏”生产志愿服务队,为缺少劳动力农户、外出务工农户、孤寡老人等提供全方位帮扶,确保秋作物适期播种、种足种好。

马桥镇

连日来,马桥镇紧盯旱情,将机井维修与水系连通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渠道清淤和机井修复,全面掀起抗旱抢种热潮。

疏通水利,打通堵塞。以疏通水利“毛细血管”为抓手,实地排查淤泥堆积、杂草堵塞等问题,针对排查结果合理调度,采取机械清淤与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打通抗旱“最后一公里”,保障“三夏”生产。

立足“实”字,摸排维修。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机井逐地块再排查、“回头看”,针对新发现的水泵老化失修、机井不出水、线路不通等问题,安排专业人员逐一维修整改,确保每眼机井都能达到“井出水、泵可用、电连通、能灌溉”。

双桥镇

为做好“三夏”期间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双桥镇通过“智慧监控+网格管理+宣传引导+末端利用”四维联动,严控火点源头,构建“秸秆—资源—生态”的综合利用闭环管理体系,全力守护蓝天净土。

智慧监控全覆盖,织密禁烧“防护网”。依托“蓝天卫士”高空瞭望系统,对全镇区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同时结合无人机高空巡查与镇村两级巡逻队地面排查,形成“空中+地面”立体化监管网络。

网格管理精细化,压实责任“最后一公里”。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网格员包保责任,落实“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三定机制。

宣传引导多元化,筑牢思想“防火墙”。创新宣传方式,一方面通过村广播、宣传车、条幅、五级网格群等向群众大力宣传禁烧政策;另一方面与学校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并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入户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使群众进一步了解焚烧秸秆的危害性。

末端利用高效化,打通闭环“生态链”。坚持“禁烧”与“利用”同步推进,探索秸秆资源化路径,推进肥料化还田、饲料化加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永城融媒记者 成珈若、贾路、王多、张朋

通讯员王永利、李美、王雨苗、姜新勇

来源:永城融媒官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