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国高考终于结束,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心里终于落下了一块石头。而在港股,教育板块的股票却始终让人纠心。
如果说近几年港股中哪个板块跌得最惨,教育板块绝对能上得了榜。该板块营收规模超过十亿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高教集团(02001.HK)、希教国际控股(01765.HK)、中国科教产业(01756.HK)、民生教育(01569.HK)、中教控股(00839.HK)、中国春来(01969.HK)、宇华教育(06169.HK)、中国科培(01890.HK)。以上八家上市公司2021年初至今,最大跌幅分别达到89%、97%、84%、93%、90%、41%、96%、82%,且至今股价仍然处于历史低位,仙股成堆。

经过近四年股价漫漫阴跌,很多投资人对教育板块股票避而不谈,正如一句老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然而很多投资机会是跌出来的,没有最差的股票,只差合理的价格。经过了前期的大跌,目前教育板块特别是民办高校股票估值优势日益显现,没必要过于悲观。
曾经的教育,也有过一段资本疯狂
说起教育板块,细分领域主要包括学前教育、K12教育培训、民办高校、职业教育、语言辅导类等领域。港股上市公司主要以民办高校为主,前面提到的8家上市公司也是以民办高校为主业;美股上市公司主要以K12教育培训、在线教育为主,如好未来(旗下主要品牌为“学而思”)、高途教育等。
2016年到2021年,教育板块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强的资本热潮,一方面投资者对刚刚兴起的AI应用于在线教育充满了无限遐想,教育不但穿上了互联网的外衣,而且戴上了AI的帽子;另一方面,中产的焦虑推动了中产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
在好未来、高途教育、宇华教育等公司成功在美股或港股上市之后,新上市的教育培训公司越来越多,在资本预期的推动下,不但二级市场股价水涨船高,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也一片火热。
然而,这一切很快嘎然而止,2021年7月,为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K12教育培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好未来、高途教育的股价快速跌到谷底。受此冲击造成的连锁反应,整个教育行业的股价兵败如山倒。
民办高校与K12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K12教育主要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而民办高校则面向大学生及成年人。因此,“双减”政策实际是影响不到民办高校的,港股民办高校股价的跟跌无疑有投资者恐慌情绪的因素。
目前整体股价偏低,估值优势明显
经历持续4年大幅下跌后,目前相关股票估值优势日益显现。以2025年6月9日收盘价,及2024年年度财务数据作为基础,按6月9日汇率HKD/CNY=0.9155计算,上述8家港股教育板块上市公司加权平均静态市盈率PE仅为4.83,仅为港股平均市盈率水平的一半左右,其中高新教集团、希教国际控股、中国科教产业市盈率甚至低于3。

八家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市净率PB更是低达0.35,股票的市值已经远远低于净资产,其中希教国际控股、中国科教产业、民生教育的PB更是低于0.2。

由于股价偏低,八家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同样可观,2024年加权平均股息率高达9%,大大超过港股平均水平,更是远远超过国内银行一年期存款1%左右的利率水平。当然八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报分红的有新高教集团、中教控股、中国春来、中国科培四家,另外四家并无分红。
盈利能力较强,债务问题逐步化解
以上八家港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均为民办高校,包括民办本科、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大专、高级技师等),教育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其收入稳定、现金流充足,2024年度八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分别如下。

八家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2024年加权平均营收净利率达到19.10%,2021年至2024年八家公司营收净利率如下:

可见大多上市公司营收净利率较为稳定,中教控股与宇华教育营收净利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提计了巨额商誉减值或资产减值;民生教育营收净利率下滑主要原因是在线教育业务受政策影响停止招生,至使净利润大幅下滑。
由于民办高校前期校园建设投入大,属于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因此普遍都有债务融资,从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来看,八家上市公司2024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8.66%,近几年资产负债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从流动比率来看,目前流动比率大多低于1,资金相对较为紧张。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校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较充裕,但同时由于偏重资产特征,有一定的债务和还款压力,好在近几年资产负债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债务压力逐渐得到化解。
民办高校仍然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八家上市公司股价偏低除了受K12教育培训股价暴跌的影响,另外投资者对民办高校还有几点担忧:一是近几年生育率下降可能影响生源;二是民办高校上市后,大笔并购带来的潜在商誉减值的影响。
2019年至2023年,受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影响,我国新出生人口从1465万下降至902万,2024年较2023年有所增长达到954万。新出生人口的下降通常在十八年之后开始影响高校的招生,根据历年出生人口数量推算,18-22岁人口数量在2035年之前仍然处于上升势头,因此至少十年之内生源是足够的。随着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的不断提升,实际的情况可能更为乐观。

另外,民办高校还有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从全球看,工业强国通常都是技师技工大国,在日本工业企业中,高级技工占40%,德国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占6%,高级技工的缺失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22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修改后的法律大力鼓励支持发展职业教育。
在职业教育方向,民办高校相比于公立学校更有优势,它体制更灵活且贴近市场需求端,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民办高校打开了新的一扇窗。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规模扩大的过程离不开并购,一方面资质审批难度大,另一方面建校的成本高,周期长。每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的情况不一样,标的也千差万别,因此并购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需要具体分析,本文就不再展开。
总而言之,教育板块经过了前期恐慌式下跌,整体估值优势比较明显,基本面相对稳健,而作为细分领域的民办高校行业仍然有不错的发展空间,值得长线价值投资者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