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娃哈哈冒险启用代工厂,其产能短缺背后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派系斗争。

文|崔铭格

编辑|于东辉

日前,“娃哈哈纯净水显示今麦郎生产”的话题登上热搜,这一事件引起网友们质疑,“同一产线的水,今麦郎只卖一元,贴上娃哈哈的标就能卖2元,这多出的1元消费者花的冤不冤?”

随后,娃哈哈和今麦郎分别对此事件做出紧急公关。娃哈哈方发布公告,称代工期间今麦郎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抽检,现已终止代工合作。今麦郎方则在新华网采访中回应,其采用了全世界先进的德国克朗斯的流水线,矿泉水产品每瓶利润仅2分钱。

而此间多家媒体分析认为,娃哈哈选择代工是因为产能不足,而产能紧张的起因是娃哈哈与宏生派系的内部斗争。

产能不足,“冒险”代工

一直以来,娃哈哈纯净水口碑极佳,其水质更是被业界打上科研单位实验室“硬通货”的标签。

但娃哈哈纯净水由代工厂今麦郎生产的情况,却让部分消费者对娃哈哈的品牌产生质疑:一方面,有人认为娃哈哈溢价过高,“不如直接买代工厂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代工厂生产产品,也让消费者感觉娃哈哈的生产门槛并不高。

为此,“产经在线”对比了娃哈哈和今麦郎在某购物平台上的价格,娃哈哈纯净水每瓶596毫升,一箱24瓶的价格为38.9元,统一麦郎纯净水每瓶550毫升,一箱24瓶的价格是27.9元,每毫升单价娃哈哈几乎是今麦郎的1.5倍。

娃哈哈官方的声明也回应了水质信任危机,似乎暗指其对水质要求高,今麦郎产线无法达标。该份声明强调三件事,一是的确存在代工,二是4月起已终止代工,三是部分批次产品“不合格”。

那么以水质作为品牌口碑的娃哈哈为何要“冒险”代工?

娃哈哈向媒体的解释称,“去年因水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故我司的产品结构对应调整,导致公司出现产能紧张,我们迅速启动了应对措施,要托代工厂生产同时进行自有设备改造与投资新建工厂。”有网友爆料,2024年,娃哈哈部分酒店渠道甚至出现断供情况。

这一说法也得到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的证实,他在新华网采访中称,“去年的六七月份是水的旺季,我们到旺季的时候,考虑到金麦郎和娃哈哈同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我们高层在旺季我们蓝标水紧张的情况下,也优先支持娃哈哈,尽量保证他的订单需求。”

范现国表示,“从去年5月份到今年5月,总共给娃哈哈生产了5000多万箱,有12亿瓶之多,娃哈哈代工产品仅占公司产能的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的代工合作方远不止今麦郎一家,据九派新闻统计,有33家公司曾代工“娃哈哈饮用纯净水”。

尽管产能不足,娃哈哈仍在陆续关停分厂产线。

公开信息显示,陕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从2025年2月开始停产,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则在3月进行清算,截止目前,公司已关停了18家分厂的生产线。

有媒体观察到,被关停的分公司大多与娃哈哈前高管杜建英有关。

以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为例,其股东广元金信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5%,盛佳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5%。其中,广元金信投资公司穿透后有两大自然人股东,分别为宗馥莉持股60%,杜建英持股40%。

同时,被关停的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同样为荣泰企业有限公司持股60%,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其中,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由宗馥莉100%实控。该公司主要成员中,除了宗馥莉、严学峰,三位董事分别为杜建英、宗继昌、宗婕莉。

这样来看,以今麦郎为首的33家代工厂的产能,正好补足了被关停的18家娃哈哈分厂产能。

派系斗争,三方受伤

实际上,委托代工模式在业内并不罕见,康师傅百事可乐代工,泉阳泉为盒马定制生产,三得利、盒马也与今麦郎存在代工关系。

但问题在于,娃哈哈似乎并非寻求长期合作,出现负面舆情后与今麦郎等代工厂迅速切割。

有内部人士指出,娃哈哈内部资源正大幅向宏胜集团倾斜。

宗馥莉接手后,宏胜系正在全面接管娃哈哈。董事会中吴建林、潘家杰等宗庆后时代高管集体出局,取而代之的是祝丽丹、严学峰、丁秀娟等宏胜系新面孔;2024年7月起,娃哈哈基层员工也被要求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

分销渠道和生产体系方面也在“宏胜化”。根据21世纪经济报,黑龙江、吉林等12个市场经销商调整为与杭州宏胜销售公司合作,娃哈哈自有产线停产,宏盛集团新建的生产线数量却在30条以上。

娃哈哈内部的权利斗争已经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有娃哈哈一线员工向媒体反应,停工停产让员工收入从5000元降至1000元,这场内部派系斗争最终受伤的是品牌、代工厂和员工三方。

对于品牌的长期发展而言,口碑永远比董事会的席位重要,消费者的信任一旦透支,很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