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布鲁塞尔,印度外长苏杰生再度大放厥词,他面对美欧媒体宣称“歼-35和红旗19导弹保不住巴基斯坦” ,还声称在5月7日的空战里,印军“瘫痪巴方八个主要机场迫使其停战”,并断言“中式武器保不住巴基斯坦安全”。

这番言论让现场的美国记者惊掉了下巴,美媒《政治》杂志更是直言这是“脱离现实的狂言”。毕竟,五角大楼刚把歼-35列入“全球顶尖隐身战机”,而红旗-19反导系统,更是连美军自己都垂涎三尺,尚未掌握的先进技术。苏杰生的“嘴炮”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杰生描绘的“胜利叙事”,和现实情况简直是天差地别,荒谬至极。根据公开的卫星图像显示,印度边境军事设施遭到了精确打击,反观巴方机场,仅在数小时内就恢复了运转。巴总理夏巴兹还在社交媒体公开嘲讽:“我们锁定了20架印空军飞机,可我们手下留情了,否则击落的可不止这些。”

从技术层面看,印军这次是吃了大亏。巴军靠着歼-10CE战机与“霹雳-15E”导弹构建起超视距打击体系,再加上预警机的支持,实现了“战场单向透明”。而印军这边,装备是多国混装,协同作战成了大难题。美国防务分析员在《防务观察》上就指出:“中国提供的可不只是武器,而是完整的作战链体系,这可不是印度的‘万国牌’军备能比的。”

苏杰生向美方推销的“印度信心论”,其实恰恰暴露了新德里的心虚。

首先是军购陷阱。为了弥补空战损失,印度紧急向法国增购“阵风”,可替补战机得18个月后才能交付。再看巴基斯坦,卡姆拉工厂已经能自主组装“枭龙”战机,歼-35的采购计划也在加速推进。此消彼长之下,印度在军备竞赛中逐渐落入下风。

其次是外交孤立。空战后,印度派出7支代表团跑了30多个国家,想宣传自己“胜利”,结果四处碰壁,没有人愿意配合印度的演出十分尴尬。美俄只是表面上表示“关切”,中东国家更是集体沉默,印度的外交努力收效甚微。

苏杰生的这番言论,释放出了三重危险信号。

第一,预设开战借口。他把跨境打击包装成“反恐行动”,企图为军事冒险找理由。还宣称“已经通知巴方只打恐怖分子营地”,实际上是想规避核冲突风险,为进一步军事行动做铺垫。

第二,煽动民粹掩盖失败。在非洲论坛上,苏杰生突然指控“中国助巴引发冲突”,还要求中方“别得寸进尺”,这明显是想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转移民众对空战失败的注意力,把内部矛盾引向外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绑定美国战车。有匿名美官员向《政治》透露,印度正在给拜登政府施压,想加速批准F-35交易,想用“遏华急先锋”的身份,换取美国的技术支持。

当前,印度的战略陷入了一个致命悖论:一方面依赖中国产业链,另一方面又不断挑衅中国核心利益。苏杰生还宣称“打击将无视巴方腹地”,却完全忽视了巴军已经部署的红旗-19反导系统。要知道,这款能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装备,连美军都梦寐以求。要是印军再敢冒险,那无疑是给中式武器打了个“全球广告”。

一个文盲率高达24%、基础设施评级全球倒数的国家,却妄图靠“嘴炮”撑起“全球南方领袖”的人设,实在是自不量力。莫迪政府要是还在边境玩火,那必将验证中国外长王毅的警示:“停火协议不是摆设,邻居是搬不走的。” 南亚局势本就敏感,印度的每一步都该谨慎,否则,带来的后果恐怕是其难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