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伦敦会谈刚散场,各国媒体还在解读"进展顺利"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谁料到,还没等美国人喘口气,中国已经在长沙摆开了另一张桌子,53国非洲朋友坐得整整齐齐。

这时间卡得这么准,是巧合吗?重温长沙宣言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水

开门见山的较量

时间很关键,中美伦敦会谈的余温还在,中方这招确实够快够准。48小时内从外交对话切换到多边合作,这节奏让人想起武侠小说里的连环招式。

6月10日,当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还在对记者说"谈得很顺利"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已经在为长沙会议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了。这种时间差,绝对不是什么临时起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中非合作论坛这种级别的会议,哪怕是部长级的,也得提前好几个月筹备。会场安排、代表接待、文件准备,每一项都是精细活儿。能在伦敦会谈结束后这么快召开,说明中方早就有了通盘考虑。

更让人琢磨的是会议的内容,零关税这张牌一打出来,非洲朋友们当场就乐了。53个建交国,进出口贸易全都零关税,而且是长期有效,这哪是什么政策优惠,简直就是大礼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想看,以前非洲的咖啡豆、可可、棉花进中国市场,得交5%到25%不等的关税。现在一分钱不要,成本直接降下来,竞争力马上就上去了。对中国来说呢,也能进口到更便宜的原材料和农产品,老百姓的餐桌也能更丰富一些。

这种双赢的买卖,比起某些国家动不动就加关税的做法,高下立判。美国那边估计也没想到,自己刚在伦敦表达了"合作意愿",中国转头就在长沙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开放合作"。这么急着召开长沙会议,中方到底想表达什么呢?答案就藏在宣言的字里行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言背后的门道

长沙宣言看着挺客气,实际上句句有所指。什么"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什么"反对滥用关税措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说谁。这哪是什么外交辞令,分明就是对号入座的批评书。

最有意思的是第二条,直接点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经济霸凌妨碍非洲发展"。这话说得够直白的,就差没有指名道姓了。想想特朗普这几个月的表现,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欧洲盟友威胁加税,对墨西哥、加拿大也不客气,这不就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经济霸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洲朋友们对这种做法早就有意见了。像南非被美国加了30%的关税,莱索托直接被加税50%,出口贸易严重受阻。货币贬值、GDP增速下降、产业链被挤出,这些国家的日子过得确实不容易。

现在有了中国这个大靠山,敢公开说出这些话,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更绝的是宣言的第八条,明确提出要给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全部税务产品零关税"。这个"全部"两个字分量很重,意思是不管你卖什么东西到中国,都不用交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一下美国的做法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美国对非洲的所谓支持,要么是军援,要么就是空口号。2022年数据显示,中国是非洲连续十几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非贸易额将近3000亿美元。美国同期对非贸易额呢?还不及中国的零头。说实话,非洲朋友们又不傻,谁真心实意帮忙,谁只是嘴上说说,心里门儿清着呢。中国人讲"路遥知马力",这话放在国际关系上也挺合适。

长沙宣言的最后还提到"南方国家团结典范",这个表述很有深意。什么叫南方国家?就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联合国有多少票?193个成员国中占了大多数。在WTO、气候变化等国际议题上,这些票数可都是关键票。话说回来,光嘴上说还不够,关键得看行动。中美两家对非洲的态度,差别大了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同样是想拉拢非洲,中美两家的套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美国那边还在画大饼,中国这边已经开始修路建港口,真金白银地投入进去了。拜登政府2022年推出过《非洲战略》,说要和非洲"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听起来挺好听的,可两年过去了,非洲国家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美国的"支持"除了军援就是空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美国对非军售近年来占比超过一半,但经贸投资却截然不同。说白了,美国更愿意卖武器给非洲,而不是帮助非洲发展经济。这种思路本身就有问题,你让一个饿着肚子的人先买枪,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再来看看中国的做法,过去十几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的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10万公里,桥梁上千座,港口将近100个。这些基础设施直接带动了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蒙内铁路,这条连接肯尼亚蒙巴萨港和首都内罗毕的铁路,全长472公里,把原来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缩短到4个多小时。沿线直接创造了4.6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美国主导的"电力非洲"计划呢?承诺2020年前为非洲通电,结果到现在还有1亿人用不上稳定电力。这种光说不练的作风,确实让非洲朋友们失望。这种不同的理念,体现在具体政策上就是天壤之别。美国用关税大棒搞单边制裁,中国用零关税政策促进多边合作。

这么一对比,非洲国家接下来该怎么选,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背后的大趋势

站队这事儿,其实也不复杂。哪边能给实际好处,哪边真心想让你发展起来,哪边就更值得信任,这是人之常情。

非洲虽然单个国家实力不强,但总人口超过14亿,几乎和中国印度相当。这是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潜力无限。富国的富裕是有上限的,但穷国不可能一直受穷,只要想发展,就绕不开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对非洲的好,不仅仅是出于友谊,更是基于长远的战略眼光。非洲富起来了,就会买中国的手机、家电、汽车,甚至轮船。想致富先修路,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非洲修路的原因,哪怕免费修也值得。

数据也证实了这种趋势,传音手机2023年在非洲卖了3500万台,均价700块,占了非洲手机市场的一半以上。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非洲经济发展,消费能力会越来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想不想分这块蛋糕?当然想。可他们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总想着用政治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用军事威胁换取经济利益,这种思路本身就走偏了。

非洲国家也不是傻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政治素质和经济眼光都有了很大提升。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合作,什么是新殖民主义。美国在和非洲国家交流时,骨子里还是那种殖民者的优越感,这怎么可能赢得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远看,这次长沙会议可能会成为一个转折点。不是说要搞什么对抗,而是全球南方国家开始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选择多了,话语权自然也就强了。

这种变化对整个世界都是好事。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平衡的国际秩序,总比一家独大要健康得多。中美之间的竞争,如果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那也算是好事一桩。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既有优势,新兴力量也需要时间成长。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挡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48小时这个时间差,让人想起那句老话——"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美国习惯了单打独斗,中国选择了抱团取暖。历史经验告诉咱们,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放在国际政治上也一样管用。

从伦敦的闭门会谈到长沙的开放合作,从双边博弈到多边共赢,这种理念的转变或许比具体政策更有意义。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种模式能包打天下。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你觉得"朋友圈外交"和"大棒外交",哪种更能赢得人心?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