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中美刚谈出“积极”气氛,印度怎么就突然急了?全世界都清楚,这次中美在伦敦的谈判,本质上还是美国希望中国能在稀土方面手下留情,所以态度上自然没有之前那么强硬,结果,印度抢先跳出来不干了。
原来,前阵子赌中美贸易战加剧、妄想外资跑印度的算盘彻底落空,如今中美缓和,印度却因为前期站队对华强硬,付出了卡脖子的代价。眼看中国对美稀土管控有望“解封”,莫迪赶紧对中国提要求,只是口气强硬比特朗普还猛。
那么,中方会答应吗?如果不答应,印度还有没有其他后手?

印度的生存策略
前阵子,看着中美打贸易战,印度一些人眼睛都红了,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外资肯定会从中国跑出来,一股脑涌进印度。那些印度政客嘴里,把这形容成“泼天的富贵”,因此为了讨好美国,莫迪政府也是拼了。
跟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也就算了,而美国反过来威胁加税时,印度硬是没敢吱声反制,就想着能换来华盛顿的一点点笑脸。可惜说好的外资没影儿,中美这边倒坐下来好好谈了,还用上了“积极”这样的字眼。

这让印度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一旦中美真能达成什么协议,印度之前那种一边倒跟着美国,一边对中国放狠话的立场,在国内国外都会面临拷问。所以莫迪政府十分着急,但是又放不下总理的面子亲自发声,只能找人“代为转达”。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商务和工业部戈亚尔被推上了台前,他突然跳出来,暗戳戳指责“中国不值得信赖”。与其说是他真心这么想,不如说是急着撇清自己政策的失误,顺便再给美国老板表表忠心,只是这样的行为似乎没能起到什么作用。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
没稀土,车轮都转不动
印度当前面临的难题,可不仅仅是战略上的里外不是人,更要命的是,一些核心产业已经亮起了红灯。美国为了稀土多次希望中方能够走上谈判桌,印度也一样,希望同中国就稀土问题进行谈判,只是态度明显比美国还强硬。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和加工链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堪称掌握着命门。最近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收紧,比如要求提供更详细的下游供应链信息,虽然在其他国家看来是常规的资源管理措施,可到了印度这边,立刻就出大问题了。

印度国内的汽车生产线,尤其是电动车这一块,因为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永磁体,立刻遭到了重创,许多工厂几乎快停产了。印度自身虽然也有稀土矿,但提取和深加工技术跟中国差得太远太远,他们的电动汽车里用的永磁体,大概八成以上都得从中国进口。
这个核心部件,可能就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钕铁硼磁铁,却是驱动电机不可或缺的心脏。少了它,多数整车厂直接熄火,损失是实打实的、巨大的经济账。这下好了,莫迪政府天天喊的“去中国化”口号,在这块指甲盖大小的磁铁面前,碎了一地。

自力更生需要等太久
印度也不是没想办法自救,他们也曾使出浑身解数,对从国外整车进口电动汽车施加高得离谱的关税,想以此逼着跨国车企把生产线搬到印度本土来。结果零件和技术进不来,供应链反而更断裂,成本噌噌往上涨,根本达不到“倒逼”效果,简直是适得其反,火上浇油。
又或者,印度政府也知道问题出在哪,嘴上喊着要搞本土稀土产业,甚至拨了大笔巨款支持。可专家们掰着指头算,从勘探、开采到建立提炼、加工体系,再到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这根本不是洒点钱就能立刻变出来的,至少要熬好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远水解不了近渴,眼前工厂都快停了,无数工人的饭碗悬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摆在眼前,哪里等得了那么久?这种燃眉之急,让印度的车企老板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给政府打电话施压,唯一的诉求就是:别折腾那些长期规划了,赶紧去把中国的稀土审批搞到手吧!
眼看这些产业真的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莫迪政府这才警醒,跟着美国走没有好果子吃,然后就准备和中国就稀土问题进行洽谈。然而,他似乎搞错了谈判的主动权究竟掌握在谁的受伤,不过这也与印度一向的“迷之自信”高度吻合。

“吃饭砸锅”式的怪异外交
印度在稀土问题上的表现,最集中、最滑稽地展现了其外交策略里的那种内部矛盾。一边悄悄承认正在跟中国就稀土进行谈判,希望中国网开一面放行。另一边,又高调地冲到台前,阴阳怪气地说中国的出口管制不合理。
这套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它跟西方国家当初指责俄罗斯把能源当武器使、搞“能源霸权”的逻辑有点像。印度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本来是商业或资源管理的问题,硬扯到政治和道德上去,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特殊受害者”,来一出国际上的道德绑架,博取同情和支持。

可别忘了,印度自己当年也是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当筐,什么都往里装,然后以此为由把一些中国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自己用过的招数,反过来用来指责别人,这场景怎么看怎么有点滑稽。
如果一开始,印度就能够选择像欧盟、韩国甚至美国那样面对中国的稀土新规,大都选择加强沟通,坐下来好好谈找办法,甚至也收到了中方释放的一些积极回应。可惜的是,以莫迪政府的脑回路,偏偏对眼前的捷径不屑一顾。

既然决定不走寻常路,选择了这种既学西方手法指责中国“武器化资源”,难道还指望中国看在他喊得凶的份儿上为他“破例”?结果非但没能逼迫中国改变,反倒把自己晾在了风里,谈判筹码更加少了。
印度稀土这码事儿,也再次说明个大实话:在全球最较劲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问题上,光会站队喊口号,啥用没有!它不是简单的政治站队题,而是实打实的科技实力题、资本投入题,更是看你愿不愿意心平气和坐下来对话的诚意题。

结语
中国在稀土领域,是几十年积累下来完整的产业链、世界顶尖的加工能力,还有满世界的战略投资,这些东西,不是印度光凭一句“摆脱依赖”的口号就能短期内追上的。所以,印度想“摆脱依赖”的努力,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嘴皮子上。
而中国对稀土的管理,真不是简单想“闭关锁国”,更像是一种“可控依赖”的战略反制。而且,在中美这样体量的国家博弈里,印度跟两边的体量差异太大了,缺乏足够实力基础支撑的对外强硬姿态,最终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苦涩,不是吗?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25-06-10《印度官员承认“正与中国就稀土进行谈判”,不忘泼脏水》
环球时报2025-06-12《中印是否正就稀土问题进行谈判?外交部回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