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五年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春日黄昏,苏晓雯坐在我们那间小屋的木桌前,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准考证。

那是1990年的春天,杏花正开得烂漫,她说要重新高考的话却让我如坠冰窖。

"海川,我报名了。"她抬起头看着我,眼神里有种我从未见过的坚定。

我以为婚后的生活就是相夫教子,白头偕老,没想到她心里还藏着这样的念头。

她要去追求那个未完成的梦想,要去复旦读书,而我这个海防连的连长,显然成了她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女人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的巧合,八年后的那个傍晚,当我走进那间海岛部队的档案室时,一切都有了全新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苏晓雯的相识,说来也是缘分。

那年春节前,我刚从军校毕业分配到海防连当连长,年轻气盛,一心想在部队里干出点名堂来。

战友张建军总是开玩笑说我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死板,像个老学究。

"海川,你再不找个对象,小心打一辈子光棍。"他总是这样逗我。

就在这时,县医院的一个护士长托人给我介绍了苏晓雯。

第一次见面是在县城的咖啡馆里,她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连衣裙,长发披肩,说话轻声细语,给人一种很温柔的感觉。

"林同志,久仰大名。"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一点点南方口音。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不错,长得清秀,性格温和,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形象。

几次接触下来,我发现苏晓雯确实是个好女孩。

她在县医院做护士,工作认真负责,同事们都夸她手脚麻利,对病人也很有耐心。

更重要的是,她对我的工作很理解,从不抱怨我经常不能回家。

"军人嘛,以国家为重,我懂的。"她总是这样说。

交往半年后,我们就结婚了。

婚礼办得很简单,就在部队招待所摆了几桌酒席,邀请了双方的亲朋好友。

那天晓雯穿着白色的婚纱,笑得特别甜,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新婚的日子过得很甜蜜。

晓雯把我们那间不大的宿舍收拾得温馨整洁,每天下班回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她还学会了织毛衣,给我织了好几件,说是冬天穿着暖和。

"海川,你觉得这个颜色怎么样?"她经常拿着毛线球问我的意见。

我那时候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个贤惠的妻子在家等我,有个温暖的小窝可以休息。

但是慢慢地,我开始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晓雯开始经常在深夜看书。

起初我以为她是在学习医护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还夸她上进。

"晓雯真是个好学的姑娘,这样的妻子娶到了是福气。"张建军经常这样夸她。

但是后来我发现,她看的书越来越杂,有时候是历史类的,有时候是文学类的,甚至还有英语书。

"晓雯,你看这些书干什么?"我有一次好奇地问她。

"哦,就是随便看看,增长点见识。"她的回答有些含糊。

我也没有深究,以为女人嘛,总是好奇心重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晓雯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她开始经常外出,说是去县城图书馆查阅医学资料。

"医院最近要考核,我得多学习学习。"她总是这样解释。

每次她出门,我都会送她到门口,看着她骑着那辆旧自行车消失在巷子尽头。

有时候她回来得很晚,我问她在哪里,她就说在图书馆待得时间长了。

我开始有些担心,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种担心。

有一天晚上,我无意中看到她在写什么东西,走近一看,竟然是数学题。

"晓雯,你在做什么?"我有些吃惊。

"哦,没什么,就是帮医院的小护士补习功课。"她连忙把纸收起来。

我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直到有一天,我提前下班回家,发现晓雯正在看一本高中数学课本。

"晓雯,你这是...?"我站在门口,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被我吓了一跳,手里的书掉到了地上。

"海川,你怎么回来这么早?"她的脸有些发红。

"我想早点回来陪你。"我走过去捡起那本书,"这是高中课本?"

"是的,我...我想重新学习一下,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她的声音很小。

那一刻,我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但我还是选择相信她。

"学习是好事,但是你也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我这样安慰她。

她点点头,但眼神里有种我看不懂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个月,晓雯变得更加忙碌。

她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候周末也不在家。

我问她去哪里,她总是说去图书馆或者医院。

我开始感到焦虑,总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地改变。

有一次,我在她的包里发现了一张报名表,是成人高考的报名表。

那一刻,我的心猛然一沉。

"晓雇,你要参加高考?"当天晚上,我终于忍不住问她。

她沉默了很久,然后点了点头。

"海川,我想重新读书。"她的声音很坚定。

"为什么?"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你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

"我有我的梦想。"她看着我,眼神里有种我从未见过的光芒。

那一刻,我觉得面前的这个女人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晓雯,你已经结婚了,还折腾什么书?"我有些愤怒,"你的责任是照顾家庭,照顾我。"

"为什么女人结婚了就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她的声音提高了一些。

这是我们结婚以来第一次争吵。

我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我们明明过得很幸福,为什么她还要去追求什么梦想?

"晓雯,你要想清楚,读书能给你什么?"我试图劝说她,"我们现在的生活不好吗?"

"海川,你不懂。"她摇摇头,"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懂她在说什么,我只知道她要离开我,要去追求那个虚无缥缈的梦想。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她依然每天早出晚归,依然在深夜看书学习,但我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

有时候我想和她好好谈谈,但每次开口就会变成争吵。

"晓雯,你能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我曾经这样问她。

"海川,你能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她反问我。

我们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

那年春天,苏晓雯正式报名参加高考。

我是从部队的同事那里听说的,当时我正在开会,突然有人告诉我,县医院的护士苏晓雯报名参加高考了。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人都在看着我,仿佛我的脸上写着"妻子要抛弃我"几个字。

回到家,我质问晓雯为什么要瞒着我。

"我没有瞒着你,我早就告诉过你我的想法。"她很平静。

"你知道别人会怎么看我吗?"我有些歇斯底里,"他们会说我连自己的妻子都管不住。"

"海川,你在乎的是我,还是别人的看法?"她的问题让我无言以对。

那天晚上,我们又一次大吵了一架。

我说了很多伤人的话,她也说了很多伤人的话。

最后,她哭着说要和我离婚。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那我们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她的话像刀子一样割着我的心。

我当时愤怒极了,觉得她是在威胁我。

"离就离,我林海川还怕找不到妻子?"我赌气地说。

说完这话,我就后悔了,但话已经说出口,我又不知道该怎么收回。

晓雯看着我,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好,那我们就离婚。"她的声音很平静,但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

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民政局。

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劝我们再考虑考虑,说年轻夫妻闹矛盾是正常的,没必要走到离婚这一步。

但我们都很坚持,谁也不肯退让。

签字的时候,我看到晓雯的手在颤抖,我的心也在颤抖。

但我们还是签了字,正式结束了这段婚姻。

从民政局出来,我们站在门口,谁也没有说话。

"海川,我..."晓雯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保重。"她最后只说了这两个字,然后转身离开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那天晚上,我回到我们曾经的家,看着那些她留下的东西,突然觉得很空虚。

张建军来安慰我,说女人都是这样,过几天气消了就会回来的。

但我知道,晓雯不会回来了。

果然,几天后我听说她已经搬走了,去了县城租房子住,专心准备高考。

我本以为她只是一时冲动,但她的决心比我想象的要坚定得多。

那年夏天,苏晓雯真的考上了。

我是从医院的朋友那里听说的,她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部队里训练,突然觉得腿有些发软。

她真的做到了,她真的实现了她的梦想。

而我,却失去了她。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也许从一开始,我就没有真正了解过她。

她走的那天,我没有去送她。

我听说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去了火车站,一个人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我在部队里待得更久了,很少回家,因为回家会让我想起她。

同事们都说我变了,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

"海川,你这样下去不行,要不我再给你介绍个对象?"张建军担心地说。

我摇摇头,我知道自己还没有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

为了让自己不再想起她,我申请调到了更远的海岛驻防。

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岛,条件很艰苦,但我觉得这样的环境更适合我。

在海岛上,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很快就被提升为营长。

几年后,我又被提升为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事们都说我是个工作狂,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用工作来麻痹自己。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晓雯,想起我们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

我经常想,如果当初我能理解她一些,支持她一些,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八年。

八年后,我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军官,也该考虑转业的问题了。

部队里的领导找我谈话,问我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首长,我想转业到地方工作。"我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

"好,组织上会考虑的。"首长点点头,"不过在转业之前,还有一个任务需要你完成。"

原来,上级要求我去海岛某部队协助处理档案移交工作,为期一个月。

"那个部队正在进行机构调整,需要有经验的干部去协助。"首长解释说。

我答应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做一些工作也好。

就这样,我来到了这个海岛部队。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队,有着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史料。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他们整理和移交这些史料档案。

工作的第一天,我来到了部队的史料室。

这是一间很大的房间,里面摆满了各种档案柜和资料盒。

"林团长,辛苦您了。"史料室的负责人是个文职干部,看起来很有学者气质。

"应该的,这是我的工作。"我客气地回答。

"对了,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研究员,是专门负责军史研究的,待会儿您可以认识一下。"他继续说道。

我点点头,正准备开始工作,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我回过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史料室。

那一刻,我觉得时间仿佛停止了。

是苏晓雯。

八年不见,她变得更加成熟了,气质也更加优雅,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她显然也认出了我,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海川?"她轻声叫了我的名字。

"晓雯。"我也叫了她的名字。

史料室里的其他人都很好奇地看着我们,显然不明白我们之间的关系。

"你们认识?"那个负责人问道。

"我们...以前认识。"我有些尴尬地说。

"哦,那就更好了,你们合作起来应该更顺利。"他笑着说。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晓雯开始一起整理史料。

她告诉我,她大学毕业后考入了部队文职,专门从事军史研究工作。

"我对历史很感兴趣,特别是军史。"她解释说。

我们一起工作,但交流很少,都很小心地保持着距离。

我能感觉到她对我的态度很复杂,既有陌生,又有熟悉,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

第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

周末的时候,其他同事都回家了,史料室里只剩下我和晓雯。

"海川,能和你谈谈吗?"她突然开口说道。

我点点头,放下手中的资料。

"这些年,你过得好吗?"她轻声问道。

"还行,你呢?"我反问她。

"也还行。"她的回答很简单。

我们又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又开口说:"海川,关于当年的事情,我一直想向你解释。"

"不用解释了,都过去了。"我摇摇头。

"不,我必须解释。"她的语气很坚定,"有些事情,我应该让你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看着我,眼神里有种我从未见过的认真。

"明天是周日,你有时间吗?"她问我。

我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好,明天下午我们在这里见面,我有些东西要给你看。"她站起身,"海川,明天你就会明白,我当年为什么一定要离开。"

说完,她就离开了史料室,留下我一个人在那里。

那天晚上,我几乎没有睡着,一直在想她的话。

她说要给我看一些东西,让我明白她当年离开的原因。

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她这么执着地要向我解释。

第二个星期,我按照约定来到了部队史料室。晓雯正在整理一摞发黄的档案,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

"你准时到了。"她放下手中的资料,神情有些复杂。

"嗯。"我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晓雯,昨天你说要给我看一些东西..."

"海川,这么多年我一直想向你解释。"她的手有些颤抖,"我想让你知道,当年我为什么一定要离开。"

"什么原因?"

她没有回答,而是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黑白照片,慢慢推到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