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9年起,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联合倡议每年6月1日-7日设立为“心肺复苏周”,希望通过普及心肺复苏及心脏除颤(CPR-D),提升民众心脏急救知识。
6月4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门诊大厅内,一场聚焦生命急救技能的公益科普活动热烈展开。福医二院急诊科惠世急救科普团队将急救“战场”从抢救室延伸至门诊大厅,把专业的急救知识带到了市民身边,精心策划了“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心肺复苏周公益科普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这两项关键救命技能,吸引了众多热心市民和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

活动现场
学习热情高涨,实践氛围浓厚
活动当天一早,门诊大厅的指定区域便已布置好专业的CPR训练模型和AED教学设备。 在福医二院应急办副主任谢文莉的带领下,科普团队成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临床案例,生动阐释了心脏骤停的识别要点、“黄金4分钟”的关键意义,以及及时实施心肺复苏(CPR)与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核心作用。讲解过程中穿插互动问答,现场气氛活跃,参与者反响热烈。

01
手把手教学,零距离体验
“记住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下压!”“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在理论学习及观摩急救操作后,参与者们纷纷走上训练垫,由科普团队成员一对一进行指导,在人体模型上亲身实践胸外心脏按压的手法、深度、频率,学习如何正确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AED教学区同样人头攒动,大家认真聆听操作步骤,了解如何快速寻找和使用这台“救命神器”。




02
覆盖人群广,学习意愿强
参与者中,有白发红颜的老年夫妇互相鼓励练习,有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学习,有结伴而来的同事朋友,也有医院的后勤工作人员。大家学习热情高涨,一遍遍练习,反复确认动作要领,团队成员也不厌其烦地解答疑问、纠正动作,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核心要点。

活动反响
收获信任与责任
活动结束后,参与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一直想学急救,但总觉得很难。今天现场练了几次,感觉心里有底多了!” —— 市民王先生
“AED原来这么简单!以前在公共场所看到都不敢碰,现在知道怎么用了,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敢站出来了。” —— 大学生小李
“作为孩子的妈妈,掌握这些知识太有必要了!谢谢医院组织这么有意义的活动!” —— 市民刘女士
“我们一次次站在这里教学,最大的心愿是你们学到的技能永远用不上。但生命无常,意外从不预约。当至亲的生命在你手中流逝,最深的痛不是‘无能为力’,而是‘我本可以’。”团队创始人谢文莉感慨道,“让急救知识走出医院,扎根家庭,才是对生命最坚实的托底。”
感谢参与
点亮“救”在身边
最后,向所有积极参与本次公益科普活动的热心市民致以诚挚谢意!你们的热情参与,是推动社会急救能力提升的关键力量。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掌握基础急救技能,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履行社会责任、彰显生命关怀的重要体现。让我们携手普及公共急救知识与技能,共同构筑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
心肺复苏标准流程
1. 评估现场环境:
评估患者前,确认现场环境安全,观察是否有潜在危险。如有危险,不可进入现场或靠近患者施救,待危险排除后方可靠近施救。
2. 评估患者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
附身靠近患者,轻拍患者肩膀,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你还好吗?”如患无活动、说话、眨眼,或轻拍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则判定患者没有反应。反复扫视患者头部到胸部,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呼吸判断在5-10秒钟内全部完成,计数方式:1001、1002、1003--1010。
3. 启动紧急医疗服务:
如有人可以协助,请此人拨打120并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独自一人无人协助,则需要自己拨打120并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拨打120要重点说明意外发生地点、意外类型(如心脏病、车祸、溺水等)、受伤人数及患者目前情况等。
4. 胸外按压:
确保患者仰卧于坚固、平坦的表面上。迅速除去患者衣服,裸露胸部,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正中下1/3部,将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方,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恢复到正常位置,即保证胸廓回弹。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患者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5. 人工呼吸:
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另一只手放在下颌的骨性部位,使头部后仰并抬起下颌,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正常吸一口气,用嘴将患者嘴封住。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钟)。每次人工呼吸时,观察患者胸部是否隆起。
6.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以30:2的比例给予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钟。
7. AED的使用
一旦AED到达现场,则应尽快使用。开机后,根据AED的语音操作指引进行操作。常规流程如下:
1)开机;
2)根据图示,将AED电极片位置黏贴于患者裸露的胸部;
3)电极片连接线与AED主机连接;
4)AED分析患者心律,此时不要接触患者;
5)语音提示“建议除颤,充电,不要接触患者”,按下除颤键,除颤完成,继续CPR。如语音提示不建议除颤,不要关闭AED ,继续CPR。除颤后根据AED语音提示,持续CPR及必要时除颤,直至患者复苏或接受到更高级医疗救治。
供稿 / 急诊科 张晶华
编辑 / 颜诗娴
一审 / 谢文莉
二审 / 庄鲤雯 曾婧琦
三审 / 曾红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周末上午正常开诊,部分窗口、岗位实行弹性上班,不区分夏季和冬季作息时间。
携带身份证实名制就诊;提前预约,错峰诊疗;进入院区,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电话咨询
鲤城院区:0595-22791001
东海院区:0595-26655114
门诊时间
8:00-12:00;14:00-17: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微信号:fjydfsey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