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巾帼心,共铸石榴红。赤峰市妇联以“赤诚铸魂”宣讲品牌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等融入群众工作实践,以接地气、讲实效的创新形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花开中国》的传唱,如同一缕春风,将爱国情怀与女性力量编织成动人的乐章,在草原深处激荡回响。赤峰市各级妇联组织以“石榴红”为底色,红心向党、共创未来,扎实推动思想政治引领走深走实。
01
石榴籽心连心——《花开中国》传唱浸润乡野
在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的田间地头,一张张板凳围成“课堂”,妇女们席地而坐,听巾帼宣讲员讲述“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家风故事。这里没有讲台与话筒,只有泥土的芬芳与心灵的共鸣。宣讲员以“拉家常”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真实案例,让妇女们从“听故事”到“悟道理”。

“以前总觉得家风是老一辈的规矩,现在才明白,它就像这草原上的风,看不见却滋养着每个人。”福盛号村的刘大姐感慨道。在一遍遍学唱《花开中国》时,妇女们的歌声中既有对祖国的深情,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首歌,串联起家风传承与时代新声。
宁城县必斯营子镇妇联将《花开中国》学唱与广场舞结合,退休教师张阿姨带领妇女们编排舞蹈,用轻盈的舞步诠释“每一个姑娘都是最美的颜色”。

在巴林左旗亿亨源笤帚苗手编制品有限公司,手编女工们共同学唱《花开中国》,歌曲宛若甘霖,为辛勤劳作的她们注入了精神动力,凝聚了团队力量,为她们用巧手编织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增添了动人的文化注脚。

“我们不仅是歌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翁牛特旗妇联主席表示,在MV中,从稚气未脱的孩童到满头银发的老者,从扎根一线的先进工作者到传承文化的艺术使者,她们的笑容灿烂而自信,她们的眼神坚定而炽热,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光彩,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使命与担当。
赤峰市妇联发起“花开中国 巾帼放歌”活动,覆盖全市12个旗县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学唱活动200余场,参与妇女超3万人次。
02
石榴树根连根——多元宣讲载体共铸同心
今年全国两会甫一结束,松山区妇联立即开展全国两会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市委“玉龙乡音”示范宣讲团成员——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走进松山区妇联,用质朴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敖汉旗萨力巴乡的“炕头讲堂”里,妇联干部与妇女围炉夜话。一张炕头、一壶热茶,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家风故事在唠家常中自然流淌。“以前觉得《民法典》离我们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咱们的离婚冷静期、财产分割里。”村民王大嫂笑着说。

巴林右旗妇联打造“‘幸福巴林’巾帼云直播课堂”,利用清华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资源优势,从根本上推进乡村振兴的智力引擎,一场关于“巾帼电商创业”的直播吸引2万人次观看,评论区“求链接”“求培训”的呼声此起彼伏。

林西县妇联的“玉米皮贴画”非遗课堂已成品牌。妇女们用传统技艺创作《草原英雄小姐妹》《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主题作品,让非遗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一幅幅贴画背后,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

03
石榴花枝连枝——品牌矩阵建设凝心聚力
“赤诚铸魂·巾帼美”: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
阿鲁科尔沁旗妇联将宣讲融入“爱心义诊”“暖心包发放”等巾帼志愿服务行动。在罕乌拉街道盛世社区,宣讲员一边为困境妇女送去“健康礼包”,一边用汉蒙双语讲解“两癌”防治知识。


“赤诚铸魂·家国情”: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今年,喀喇沁旗妇联倾力打造“毓正”家风家教品牌,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开展活动十余场次,覆盖群众五千余人,将家风家教从家庭“私事”上升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家风家教小切口推动家风大文明,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赤诚铸魂·心连心”:引领联系服务的巾帼舞台
元宝山区妇联在平庄镇新景村“美丽家园”四星级示范户家中召开恳谈会,紧紧围绕元宝山区建区40周年来的变迁,结合各自生产生活实际,从家庭、工作、生活等几个方面畅谈发生在身边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红山区妇联在社区开设“技能培训班”,家政课上教插花,政策课上讲就业补贴,妇女们直呼“一举两得”。

从《花开中国》的悠扬旋律到“板凳课堂”的质朴对话,从非遗贴画的红色印记到云端直播的智慧火花,赤峰市妇联以“赤诚铸魂”品牌为纽带,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生动实践。
未来,赤峰市妇联将继续以石榴籽的团结、萨日朗的炽热,书写新时代妇女思想政治引领的壮丽篇章,让“半边天”的力量在祖国北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市妇联组宣部
编辑:孙宇鑫
一审:陈 琳
二审:宋 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