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由于有教学与科研双重工作,其压力都比较大。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高压的环境中,身体出大问题是迟早的事情。身体根基差的人就会出现早死等意外情况,这个在高校圈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发讣告,称学院副教授闻新宇在6月14日突发疾病离世,年仅45岁。

45岁的闻新宇能在北大物理学院当副教授,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能力;还是系主任;确实是一个损失。45岁的闻新宇突然离世,对家庭的打击也很大,父母失去儿子,孩子失去了父亲,妻子失去了丈夫!
按照网络公开消息,闻新宇是北大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副主任,说明他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否则在人才济济的北大物理学院,是很难拿到副教授职称的。

北大物理学院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水平,A+学科。这里的讲师在其他学校都是科研大牛;当然在这里工作,个人科研压力也不是一般的,竞争无处不在,压力24小时相随;这应该是闻新宇副主任突然离世的一个原因!

根据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官微的文章;在今年的3月尾,系副主任闻新宇与其它系领导一起去北京101中学做科普宣讲,给学生普及大气与地球物理知识。

当时在101中学的科普,很是受欢迎的,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了10万。从流出的画面看,当时的闻新宇精神状态很好,否则应付不了如此火爆的场面;作为系副主任,现场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

3月份尾还在北京101中学交流,6月份就离世,显然是他的身体突发状况了。北大出于隐私考虑,没有公布闻新宇的离世原因,但是不能排除是压力大的突然抱恙。
45岁在科研圈中,是正在出成绩的年纪,作为副教授的他,应该还有成为正教授的动力。这不仅是学校的要求,也是自身向上的动力;奈何身体比拼不过同行,45岁就撒手人寰离开人世间。

年轻大学老师早逝消息年年有,引发很多人对中青年大学老师身体状态的担忧。这些中青年科研老师,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如果连续出现早逝情况,对我们国家的科研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关注他们的健康,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对象。
有很多人在网上呼吁,希望给予这些中青年学者更宽容的学术环境;加强体检,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做科研。如果该群体早逝情况频繁出现,以后谁还敢做科研呢?最后希望闻新宇的悲剧尽量少出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