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跌到1980了!
茅台跌价,有人哭有人笑,但最惨的是那些既囤了货又买了股票还指望靠它娶媳妇的老哥。
2025年6月12 日,中国白酒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跌破2000元心理关口,报1980元/瓶,6 月 13 日,更是降至 1960 元 / 瓶,创下年内新低。这一价格较不仅让囤货黄牛血本无归,更折射出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

巅峰期的茅台到底有多贵呢?
2010年7月,53度飞天茅台终端价首次突破千元大关,北京专卖店售价达869元,重庆零售价更是站上1000元。这一阶段茅台通过"饥饿营销"策略,刻意控制供应量,制造稀缺性。当时酿造一斤茅台酒的粮食成本不足6元,毛利率高达90.2%。

2021年茅台价格达到历史峰值,散瓶批发价飙升至3500元左右,高峰期1瓶茅台甚至等于10克黄金。彼时茅台不仅是饮品,更被赋予"液体黄金"的金融属性,黄牛囤货、抵押贷款等投机行为盛行。



老茅台的价格更令人咋舌。一瓶2000年产的茅台回收价已经炒到4500到5500元,这价钱够买台不错的智能手机了。最夸张的是生肖酒,2003年的羊年茅台能卖到两万块一瓶,2002年的马年茅台也要一万出头。就连2001年的普通茅台,现在回收价都在4200到4800元之间,比起当年的出厂价,足足涨了快一百倍。


龙年的茅台被炒高到6000元,仍然供不应求。

时至2025年6月,茅台价格已回落至1960-2080元区间,较峰值近乎腰斩,茅台价格的变迁史,恰是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的缩影。

茅台跌价就像中年危机,以前吹的牛,现在都得还。
价格防线为何失守?
茅台此轮降价并非孤立事件。6月13日,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出现1880元的零售价,部分线下烟酒店甚至暂停回收茅台。

茅台持续降价的背后是三重压力:首先,7-8亿瓶的恐怖库存压顶。根据行业数据,当前茅台社会流通库存约1.2亿瓶,基础酒库存可换算5.6亿瓶,光库存就能卖13年,再叠加2025年新增产能,相当于全国每个家庭可分两瓶。

过去几年厂商为冲业绩盲目扩产,经销商为套利疯狂囤货,最终导致稀缺性神话破灭。其次,消费断层日益严重。茅台核心客户——中年商务群体正缩减开支。
中国酒业协会报告显示,80%酒企反映市场遇冷,300-800元价位产品价格倒挂最严重。第三,金融泡沫破裂。茅台曾被当作"液体黄金"抵押贷款,如今价格持续下跌引发踩踏抛售。有经销商坦言:"收了货第二天就可能亏钱,谁敢囤?"


黄牛与经销商的至暗时刻"半年白干了!"——抖音上黄牛暴雷的视频引发热议。这批2023年以3000元/瓶囤货的炒家,如今面临每瓶亏损超千元的窘境。

而传统经销商济南某经营高端酒十余年的店主表示,从业以来首次见茅台跌破2000元,"每天掉价二三十元" 。更可怕的是,掉到多少是底,谁也不知道。


年轻人为何不买单?
面对茅台降价,00后的反应是:"1980元?够买66杯奶茶了!" 中国社科院调研显示,95后职场新人更倾向低度酒、果味酒,传统白酒浓烈口感与他们的消费理念格格不入。尽管茅台推出冰淇淋、巧克力等年轻化产品,但网友调侃:"年轻人连39元的冰淇淋都抢,就是不想碰白酒"。

茅台面临着政策和经济的双重挤压。2025年5月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公务活动禁酒,这对重度依赖政务商务宴请场景的茅台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直接冲击高端酒需求。

同时,房地产行业低迷让昔日"茅台大户"开发商自身难保。太平洋证券报告指出,2016-2021年茅台批价上涨2.9倍与地产繁荣高度相关,如今两者同步进入了调整周期。
茅台能否绝地反击?
面对危机,茅台正多线突围:一方面,董事长张德芹带队稳定经销商军心,酝酿限产保价;


另一方面,茅台加速国际化,"走进希腊"等新品在日本世博会热销;2024年海外收入首破50亿元。


对此,业内分歧也十分明显:乐观者认为批价将在1814-2350元间筑底,悲观者警告可能跌破1499元指导价。
这场价格地震本质是消费代际更替与经济转型的阵痛。当"喝茅台有面子"变成"喝茅台像傻子"的网络梗时,或许预示着中国消费市场正在改写规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