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相对而坐,当王文涛说出“中方愿给符合条件的欧盟申请建立稀土审批绿色通道”时,欧洲代表团的眉头终于舒展——这条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迅速传遍欧洲汽车和清洁能源企业。欧盟企业等待这一刻已近两个月。自4月中国对中重稀土及相关磁体实施出口管制以来,欧洲汽车供应商提交的数百份申请中仅有四分之一获批,生产线濒临停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亲赴北京斡旋,得到的反馈始终是“审批需合规审查”。如今局面突变:中国商务部不仅承诺加速审批,更明确提出对“民用领域合理需求”开辟特殊绿色通道。而首批受益者也已浮出水面。有媒体披露,法国白兰地生产商率先提交价格承诺方案,与中国商务部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为7月5日前解决反倾销调查铺平道路。更关键的是,中欧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进入“最后阶段”,这意味着一场可能引爆的贸易战危机正转向技术合作的新框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欧盟企业稍松一口气时,美国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三大车企的供应商也刚刚收到一份“临时通行证”——有效期仅六个月的稀土出口许可。这种临时性安排与美国期待的全面解禁相去甚远。白宫经济顾问哈西特在CBS节目上甚至直言:“美国将在伦敦会谈中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至4月前的水平”。数据揭示着美国当下的困境:尽管中国5月全球整体稀土出口量环比回升23%,但中国4月对美稀土磁体出口暴跌58%至246吨,美国企业仍在“申请因程序性原因被拒”的阴影中挣扎。

更让美方不安的是,中国新启用的稀土全链条追踪系统,该系统明确要求进口方承诺“不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几乎将美国军工企业排除在外。很显然,美国急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6月9日的记者会上被直接追问:“是否会为美国开设绿色通道?”他的回应耐人寻味:“请向主管部门询问”。这种含蓄表态“拒绝”的背后,是清晰的地缘政治考量。欧盟是在电动车关税上妥协,中国才保障其民用稀土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互惠模式已在白兰地案中验证,而对美国的“否定拒绝”源于技术封锁,美方持续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甚至扩大至芯片、人工智能领域。商务部发言人强调“希望欧方促进高技术产品对华贸易”,实为对欧美同步喊话。另外,中国在澄清政策时反复强调“防扩散义务”,而美国军工复合体对稀土的依赖程度远超欧盟,触及安全红线,导致审批天然受限。

此刻,中美代表团正齐聚伦敦。美方谈判诉求清单首位是“解除稀土限制”,而中方手中握有两张王牌:一是5月稀土出口量同比仍增长2.3%的数据,证明全球供应链未断裂;二是美国国防稀土加工厂投产延期至2027年的软肋。关键矛盾在于,中国愿为“纯粹民用”开绿灯,但美国难以分割军工与民用供应链。当每架F-35战机需数百公斤稀土时,所谓“纯民用”承诺在华盛顿看来近乎苛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谈判桌上的稀土争端远非简单的贸易纠纷。国家间的交易从来明码标价,中国对欧盟敞开“绿色通道”的门缝,是对等解除电动车关税的反馈;而对美国保留的壁垒,则是美方筑起科技高墙的自然回应。欧盟用市场准入换取资源通道,美国在卡住中国脖子的同时,却幻想让对方为自己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