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号,北大物理学院副教授闻新宇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只有45岁。

而在不到两个月以前,北大还有一位副教授陈昊也突然离世,享年只有42岁。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北大有两位40岁左右的副教授去世,我们才真正发现人真的随时都会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闻新宇还是陈昊,他们都堪称带着精英光环。他们都是北大副教授,自带人生光环,履历堪称光鲜。

闻新宇是北大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留美博士后,六门核心课程的主讲人,国际奥赛教练。

这样一个厉害的人,在45岁就完成了普通人可能几代人都无法积累的资源、学历、名誉,但是他的寿命却停止在了45岁。

据媒体报道,闻新宇去世时,他的抽屉里还剩下半盒的降压药。而他即将出版的教材《地球的夏天》样稿就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他的手机里还存着一条没有发送的信息,周末带着儿子去天文馆。

去掉北大副教授的标签,他的日常和我们千万中年人并没有差别。

我们都是一样的在忙着。人到中年,在忙着事业,在忙着家庭,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事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报,我们的家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回馈,我们的身体却早已经在忙碌当中亮起了红灯。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的高校教师在非升即走的制度下备受压迫,6年内不达标就遭到淘汰。北大副教授面对如此严格的考核,也不敢轻言轻松。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考验,制度的挑战又何尝不是如此?

闻新宇的猝然去世并非个例,死亡从来不区分头衔,甭管你是教授还是职员,去掉所有的身份,我们都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80%的中年普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头号杀手。

我们又何尝不知道我们的身体面临如此的困境,但是我们都在用一句话来自我欺骗。那就是等我忙完,等我忙完这一切我就去医院看看,等我忙完这一切,我就开始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生活,等我忙完这一切,我的生活就好了。

但是死神收割生命时,却不在意你是教授还是职员。在你有了“等我忙完”这个想法的时候,你这辈子就不会真的忙完。

我们熬夜换来的业绩,别人可能三天就能接手,但是你我的孩子缺失的却是父亲的席位,却永远也无法弥补。

闻新宇研究的课题是地球万年气候的变迁。这个课题确实高大上,跟普通人的关系并不大。他在学术的海洋里遨游,但是生命却没有提供给他足够的动力。他曾经在教材的扉页写下一句话,人类要学会在短暂中看见永恒。

这句话可能激励着他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去寻求到永恒的生命,去寻求到永恒的价值,去探讨,去研究,去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发展,气候的变迁。

但是此时,他却连最普通人的生命的长度都没有达到,这也太过于短暂了。

人随时都会死掉,我们可以在短暂中看见永恒,但是这短暂中可以做一些更有温度的事情。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离世都会很快被遗忘,但是家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