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吕梁山区的薄雾尚未散尽,中阳县下枣林乡岔沟村的日间照料中心已升起袅袅炊烟。70岁的张大爷拄着拐杖缓步走进院子,餐桌上热腾腾的小米粥和花卷正冒着热气。“两块钱吃两顿热乎饭,老伙计们还能下棋聊天,这儿就是咱的第二个家。”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笑容。这座藏在山坳里的银发港湾,正悄然改写岔沟村70余位常住老人的人生暮年图景。
岔沟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中阳县首批探索建立的农村养老基地之一,深度融合政策资源与社会力量,有效破解了“空心村”养老难题,成功构建起集“助餐、康养、文娱、精神慰藉”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弘扬孝善文化、凝聚文明乡风的重要阵地。

政企民携手,托起山村“银发餐桌”
走进520平方米的村委会大院,扩建后的餐厅窗明几净,消毒柜闪着蓝光,留样柜里的餐盒标注着当天的日期。42位老人围坐在餐桌前,午餐三菜一汤冒着热气。岔沟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自2017年由荣欣煤矿与村委会共建以来,从全免费到“2+7”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个人适度承担”的可持续养老新路径。运营补贴、取暖补贴、助餐补贴三重保障每年输血超10万元;每位老人每天自付2元,民政补贴7元;创新推行“孝心饭卡”机制,引导鼓励子女主动为父母餐卡充值,将传统孝道融入日常生活细节,让文明乡风在岔沟村深深扎根。
除此之外,有效利用光伏公益岗让4位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月工资500元的保洁员和帮厨各1人,养老护理员二人,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既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文明实践,点亮“银龄”文化新生活
午后阳光洒进图书室,75岁的李奶奶戴上老花镜,在300余册书籍中挑选小说;康复室里,新添置的按摩椅承载着老人们放松的惬意;棋牌室的楚河汉界间,象棋碰撞声与笑声交织成歌。康养空间的升级,精神园地的繁荣,可供休息的18张床位......岔沟村用140平方米的扩建空间给出了乡村振兴新解法。

如今,这座深藏于吕梁山脉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正以其扎实的硬件基础、精细的服务管理、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和深厚的孝善文化底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为乡村老人迎来了有尊严的晚年。它不仅是长者安享幸福晚年的温馨港湾,更是中阳县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张闪亮名片,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马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