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招生季,各类犯罪分子诈骗伎俩层出不穷,当前微信、QQ、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通过发布所谓招生录取的“内部消息”引导加入的群聊或者其他形式“新生群”均非学校官方授权,存在商业广告、虚假信息等风险隐患,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不要加入,避免上当受骗。



“同学,扫码进群就能领红包!”
“兼职刷单日赚300,轻松又自由!”
“恭喜你中了万元大奖
先交2000元手续费即可提现!”
当你在校园里、社交软件上
频繁收到这类“好事”时
一定要警惕!

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专门坑学生的骗局
教你如何见招拆招!



真相揭秘:
这类骗局先用“高薪”“轻松”吸引学生,要求先交“押金”“培训费”或“保证金”,一旦转账,立刻拉黑。更有甚者,会诱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账号、借贷,最终背上债务。

防骗小贴士:
1.所有要求“先交钱”的兼职都是诈骗!
2.正规兼职不会承诺“日赚几百”“月入过万”,请用常识判断。
3.如需兼职,通过学校官方渠道或正规招聘平台寻找,拒绝“私人转账”“个人账户收款”。




真相揭秘:
骗子冒充教育部门、学校老师或辅导员,利用学生对“助学金”“奖学金”的期待心理,以“审核”“验证”“手续费”等名义诱导转账。事实上,官方助学金、奖学金发放绝不会要求学生提前交钱,更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防骗小贴士:
1.收到“补贴”“奖学金”通知时,第一时间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学校教务处核实。
2.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绝不透露给陌生人。
3.牢记:任何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真相揭秘:
看似“低息”“免息”的校园贷,实际暗藏“手续费”“违约金”“服务费”等隐性费用,一旦逾期,利息滚雪球般增长,甚至威胁学生“曝通讯录”“P图造谣”,逼迫家庭还债。近年来,已有多起学生因校园贷压力自杀的悲剧。

防骗小贴士:
1.树立正确消费观,拒绝攀比,量入为出。
2.任何非正规平台的借贷都是深渊,如需用钱,优先向家人、学校求助。
3.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贷款,校园贷的尽头只有陷阱和深渊。




真相揭秘:
这类骗局利用学生的“侥幸心理”和“贪小便宜”心理,通过虚假链接、二维码诱导点击,一旦填写信息或转账,轻则泄露个人隐私,重则银行卡被盗刷。所谓“中奖”“理赔”,都是骗子设计的连环套。

防骗小贴士:
1.陌生链接绝不点击!陌生二维码绝不扫描!
2.官方中奖、快递理赔会通过官方APP或电话联系,不会通过短信、私聊要求转账。
3.记住: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尤其是"不劳而获"的好事。




真相揭秘:
骗子在社交平台(如探探、soul、抖音等)伪装成“高颜值”“高学历”“高收入”的“完美人设”,通过聊天建立信任后,诱导学生陷入“网恋”,随后以“生病”“创业”“投资”等理由借钱,或推荐虚假理财平台,最终卷钱跑路。这类骗局俗称“杀猪盘”,专门收割情感和金钱。

防骗小贴士:
1.网恋需谨慎!拒绝透露个人住址、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见面。
2.涉及金钱话题立刻警惕!记住:真正的朋友不会刚认识就开口借钱。
3.对“高富帅”“白富美”人设保持清醒,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Notice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防范网络谣言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无论骗术怎么变,我不转账应万变
编辑:李维户
审核:杨柳 尹亮
终审:何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