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毕业季,许多人都会面临一个既残酷又充满自由感的问题:

“我要开始独居了,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似乎是每个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都会经历的“成人礼”。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结束校园生活、开始独居时,简直是一场兵荒马乱。

租房成为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难题,找房子的过程比想象中还要困难数十倍。

首先是第一次领教了二房东们五花八门的本领。

一间普普通通的民居被二房东们隔成了数几个单独的套间,美其名曰“一户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脱口秀大会》

这些一居室乍一看很合理,自己的独立空间,带有厨卫,甚至电表都是单独的。

细一深究发现全是坑。

后增添的厨卫位置都不合理,有的是推开门穿过厕所才能到卧室,有的是在阳台上架一个电磁炉就算厨房了,有的是天台的阁楼做卧室,起床前必须平移下床,否则一坐起就会撞在房梁上。

独立电表=超出民电水平的电费,电动马桶=下水管道很细易堵塞......

在跟着二房东看了十几套奇形怪状一户室后,我才发现,原来短视频里那些奇葩的房子不是段子,而是真的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脱口秀大会》

其次是被各种中介的套路整得晕头转向。

在网上看到了采光户型都很好、价格合适的房子,约了中介去看房,结果中介说:“这套刚刚租出去了。”我只好跟着中介去看另外的更差的、更贵房子,在他天花乱坠的话术下,一点点降低自己的要求。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些优质房源只是鱼饵,真正在出租的房源质量都参差不齐。

顶着毕业季夏天的热浪,坐在中介的小电驴后座,在一个又一个小房间里打量未来的日子,面对这些陌生的空间,我都在想,自己到底能不能在这里安定下来。

那一刻,我才感受到什么叫作“居大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喜剧之王单口季》

成年人的生活来得如此猝不及防,也成为进入“成人世界”的第一道关卡。

最后一次看房,我站在老旧的楼房下,燥热的空气让人有些喘不过气,突然想起《老友记》里莫妮卡对瑞秋说的话:“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它糟透了,但你会喜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老友记》

最后,花了一周的时间,我终于把房子定下了。

在烈日下,把宿舍里一屋子的行李一层层搬下。独自一人坐在货拉拉的后座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

离开熟悉的校园,奔赴另一个城区,车里没有人说话,只有路过的街道和消失的风景。

在充满陌生气息的出租屋内一点一点摊开自己的行李,铺上床单,挂上海报,一股非常不真实的感觉袭来:

这里就是我未来的小家了吗?

尽管对毕业后的独居生活充满各种想象,但真正开始独居生活的我最多的感受是“不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徒步7分》

每天下班回到家,迎接我的不再是室友的问候,也不再是彼此安慰的时刻,空荡荡的房间是唯一的存在。

那时的我,一安静下来,心里就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特别是在校期间,那些无忧无虑的好时光。

那种感觉仿佛是一场梦,像是彻底告别了一种生活方式,走进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

小小的出租屋总会让人感受到,“家”是这么难以找到。这个出租屋,更像是一个临时落脚点,而不是“家”。

其中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这间出租屋有一个总能吹到风的阳台。它成为我生活的小小慰藉,像是生活的某种象征,不稳定,却独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住宅区的二人》

刚毕业时,我也曾想,到底有没有人能告诉我独居生活的注意事项。每样东西该怎么选、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东西能凑合,给我一点小小的勇气。

但始终没有人来。

不过在这间小小的出租屋里,我慢慢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开始做出关于生活的每一个决定,掌握生活的小技巧。小到今天吃什么,大到今年要去哪里旅行,甚至学习新技能。

没有经验时,我向母亲请教如何做饭、蔬菜该怎么保存,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一个人去医院看病,东西坏了要自己修理,开始管理财务……

我生活的秩序感便慢慢建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单身厨房》

刚毕业时,我曾幻想自己能永远待在大学里,远离成人世界的那些责任。校园的围墙足够厚,能挡住很多未知的风雨。走出去的那一刻,意味着自由,也意味着失去那份庇护。

但这不正是成长的意义吗?

如今,哪怕我已经度过了好几年的独居生活,但还是在某些时刻,比如每年一度的搬家时,感到不安极了。

居无定所,像小仓鼠一样四处挪动,这种时刻,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自从独自一人后,自己似乎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或者说,我会想,是否能有人告诉我,如何去独自生活。即使后来的我知道无论做什么,结果都会是一样的,但我仍然很害怕。没人告诉我这种害怕会不会持久,还是只是暂时的不成熟。

面对独自生活这个复杂的命题,我总像个不安的孩子。

直到看到独木舟的新书《独自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自生活》

作者: 独木舟

原来,书里也有刚毕业的学生和我一样,希望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姐姐来指点迷津,收获一些生活技巧,告诉自己如何避免把一切搞砸。

然而,在独木舟的故事中,我收获的却是别的东西,那便是真正关于独自生活的勇气。

她说,一开始搬进去的那间破败旧居,是她真正迈入成年生活的起点。尽管它粗糙,简陋,藏污纳垢。但“若干年后的某个瞬间,我才猛然意识到,在我并不精致的人生里,它是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坐标”。

从那时起,独木舟充分体会到离群索居的益处和糟糕之处——拥有某种程度上的自由,却也必须恪守独居生活的秩序,哪怕这种秩序是自己构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单身厨房》

是的,我们并不孤单。每个人都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经历不安和脆弱。

正是那些孤独与无奈,逐渐塑造了今天的自己。独居的过程,不只是简单地学会应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更是学会如何接纳自己的弱点与脆弱。独木舟也曾在无数个失眠的深夜与自己对话,学习独自面对孤独与恐惧。

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一个浪漫的人,就会满怀希望,毕竟,好的坏的都会过去的。她从长沙到北京,十几年的独居生活中,搬了无数次家,经历了自由与孤独的交织。也结识了许多同样在独自生活的女性朋友,彼此分享快乐与不快乐,幻灭又重建,幸好还有朋友。

随着年纪渐长,虽然不再事无巨细地分享生活,但在许多特定时刻,她知道,有朋友在身后。

当生活的风浪袭来时,正是因为这些珍贵的友谊和链接,互相拉着彼此前行,让我们获得了不怕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的故事,让我相信,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孤立无援。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中,也可以允许他人的存在——朋友,宠物,甚至植物。

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才可以真正看到自己,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独木舟一样,带着这些感受,在变化与不确定性中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尽管偶尔感到害怕,但她仍然勇敢。

感谢她让我看到女性在三十岁之后可以成为的模样。看她谈论世事,总能感受到温暖和支持,让人不再畏惧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嘿,我的朋友,如果你刚搬进一个人的住处,如果你也在吃着泡面怀念寝室的灯光,如果你在清晨刷牙时忽然感到委屈……我想告诉你,你并不孤单。

祝你一切顺利,生活愉快。

如果你也面对着毕业季,要开始独居生活,不妨也来看看这本《独自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