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京东一路狂飙
封面 I 新闻媒体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刘强东和他麾下的京东,在2025年正式开启了狂飙模式。
京东外卖如今日均单量接近2000万,入驻商家超百万,蜂拥而至的骑手把工服抢成了稀缺品,饿了么和美团眼睁睁又一对手矗立东山。
但刘强东的野心远不止于此,继外卖业务之后,京东又把枪口掉转到了文旅方向。
昨日,刘强东首次分享了京东四面出击的商业逻辑,还宣布京东即将进军酒旅行业,相关消息将在今天正式揭晓。

图源:微博@新浪财经
震撼啊,51岁才真正到了闯的时候!
刘强东直言,京东做这些业务都是为了供应链,而全链条供应链管理能力包括仓储、物流、库存、采购等环节。外卖和酒旅业务看似与电商无关,实则是供应链能力的场景化延伸。
有趣的是,刘强东还表示京东未来将拓展美容、医美、医院等领域的供应链服务,甚至包括 “马路边捏头洗脚” 等业态。
看到这,我想这些行业的大佬已经坐不住了,因为这一次的京东没打算给自己和对手留退路。

有了外卖业务的前车之鉴,没人会怀疑京东拥有颠覆行业的能力。
需要明确的是,在酒旅赛道这一块,横亘在京东面前的大山会更多,如携程、同程、美团、飞猪、抖音……早已划分好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但京东仍旧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从今年3月份开始,京东就在线上招聘平台陆续发布涵盖产品经理、后端开发、航空运营等多个领域的“酒旅”业务相关岗位,部分岗位顶格7万元,最高一年可拿19薪。

这些岗位还特别标准了“具备携程、美团等平台从业经验者优先”,明晃晃的亮剑行为。
在京东APP上,“京东旅行”已经进入了首页一级窗口,“特惠机酒”与“品质外卖”肩并肩,共同占据了黄金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一上来就着手整顿行业,对于以往消费者苦久矣的航空意外险、延误险、优惠券包等隐形消费,京东直接选择了切除,把其他几家企业架在了火上烧烤。
当然还有与外卖业务相同的“撒钱大战”,如面向酒旅新客发放的满199减20的订机票红包和满399减40、满499减50的订酒店红包等,都是真金白银表心意的一种手段。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京东在酒旅这一块并不算新人,早在2011年,京东与香港中旅集团旗下芒果网合作推出机票预订业务,由芒果网作为供应商提供资源,京东负责流量入口。
还在2014年收购“今夜酒店特价”,试水酒店尾房预订;次年又以3.5亿美元领投途牛,成为第一大股东,布局在线度假市场,彼时的在线旅游(OTA)市场是各家必争的蓝海。
但这么多年来,OTA市场经过了一轮轮烧钱大战,行业洗牌,携程、同程、美团、飞猪等几家头部牢牢把控着行业超90%的市场份额。

图源:交银国际研报
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能撬动的份额貌似不多。
不过换个思路,OTA市场的格局固化使得行业有些失去活力,京东的6亿活跃用户流量池或许能为这块区域带来不一样的生机。
如刘强东所言:“供应链是京东唯一的核心”,酒旅业务的成败,最终将取决于能否将这一核心能力真正嵌入行业肌理。

“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我从来不碰。”刘强东一开口,就给京东的业务边界划了线。
谈到当下与美团的相爱相杀时,刘强东表示自己的确跟王兴吃过饭,而且当时直截了当的说,“兄弟,我要正式进入外卖了”。
还笑称,“当然这段时间估计他(王兴)可能对我多少会有点意见,前几天我还在问,能不能请兴哥喝酒,有个对双方都比较熟悉的朋友建议,这不是最佳时候,我觉得有道理。”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无父子更无兄弟,光鲜亮丽是表面,背后的纷繁复杂很难想象。
不少人以为京东进军外卖是为了切走美团、饿了么的蛋糕,但刘强东直言,我们背后逻辑是生鲜供应链——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前端卖饭菜永远不赚钱,我要靠供应链赚钱就可以了。
这一点不难理解,毕竟流量焦虑也是驱使京东拓展业务边界的主要动力,能够带来流量,提高用户活跃度以及粘性,京东才会在一次次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
刘强东还卖了个关子,表示京东外卖很快就会出来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一个月后见分晓。
如前文提到的,京东以供应链为核心的逻辑,本质是通过拓展新业务场景,将京东在电商领域积累的供应链能力向本地生活服务延伸,最终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图源:微博@京东物流
刘强东对“马路边捏头洗脚” 等业态的笑谈,旨在旨在将京东的供应链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不过不是完全没有隐忧,京东四面出击的做法难免会对业务上带来一定影响,毕竟外卖、酒旅都是以价格策略切入、持续补贴,短时间很难盈利。
5月13日,京东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各业务同比双位数增长,活跃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增速超20%。
这或许才是刘强东最大的底气,在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京东一边通过切入零售来反哺电商,一边又不断开拓新的路径。
属于京东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过去几年的京东,一度迷失在了新商业浪潮中。
刘强东坦言,“最近五年,可以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他说,“可以毫不留情地这么说,没有创新,没有成长,没有进步的五年,应该算是我创业史上可以说是最没有特色的、贡献价值最少的五年”。
这话并非玩笑,那几年无论是资本市场的反馈还是业务数据上的表现,都折射出京东的难堪。
拼多多、抖音电商以及快手电商的强势崛起,与这位曾经电商界“二当家”的局促不安形成了鲜明对比。
尤其2022年让京东刻骨铭心,迷失在下沉市场,理不清高端脉络导致当年京东用户规模与营收增速双双跌至个位数。
在这之后,京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刀口向内调整内部人事和架构开始,到坚持“多快好省”方针、推动自营与第三方商家融合、降低平台门槛等,京东正在重走来时路。
今年更是重量级,刘强东重回一线,化身骑手,走街串巷送外卖向市场释放了自己带领京东重新征战的野心。
这一幕的确令人动容,对比隔壁曾经的电商龙头阿里,这些年同样挣扎在转型的阵痛中。
那个刘强东曾经的“宿敌”马云,在归隐同样还在为阿里指点迷津,从提振信心到战略转向,从AI野望到电商突围,以及时不时的露面向市场注入信心,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带头大哥”依旧气宇轩昂,其他的跟随者才能安心。

图源:科创板日报
曾经引领时代潮流的企业家们在新商业环境下仍在想方设法跟上时代的进步!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格局已然呈现出与上半场截然不同的态势。
从单一业务的“极致美好”到生态布局的“多点开花”就是最好证明,京东和阿里等企业如今就就奔赴在这条路上。
目前来看,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才刚刚拉开帷幕。
老一辈“互联网人”的传奇仍未落幕,而新一代的挑战者同样来势汹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