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伊以冲突升级,能源成焦点
6月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方是否担心受伊以冲突影响,来自伊朗的能源供应会受到干扰?
对此,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对以色列袭击伊朗并导致地区冲突骤然升级深感担忧。当务之急是有关各方立即采取措施,推动紧张局势尽快降温,防止地区陷入更大的动荡,为重回对话谈判解决问题的正轨创造条件。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突然出动超过200架战机,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伊朗也迅速反击,双方你来我往,战火熊熊燃烧。这场冲突不仅让地区局势变得极为紧张,还引发了全球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深深担忧。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这场冲突对能源的影响呢?因为伊朗在全球能源格局里的地位太重要了。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重要成员,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那叫一个丰富。目前,伊朗日均石油产量约335万桶,占全球供应量的3.2%,2025年石油出口量预计为170 - 180万桶/日 ,在全球石油贸易量中占比约4%。而且,伊朗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田之一 ——南帕尔斯气田,该气田占伊朗天然气供应量的三分之二。以色列这边,虽然能源生产规模比不上伊朗,但它海上天然气田的开发,也为国内及周边部分国家提供着能源供应。
冲突爆发后,双方都对对方的能源设施下了手。以色列袭击了伊朗南帕尔斯气田第14期项目和法杰尔・贾姆炼油厂,导致伊朗天然气日产能减少1200万立方米。伊朗也不甘示弱,袭击了以色列海法的炼油厂及与其相连的管线。这种对能源设施的直接打击,短期内就让局部能源供应中断、减产了。要是冲突一直持续甚至愈演愈烈,伊朗石油生产和出口能力肯定会进一步被削弱,全球能源市场必然面临供应减少的巨大压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霍尔木兹海峡。这可是全球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每日约有2100万桶原油通过,占全球消费量的 21%。伊朗掌控着这一海峡,在冲突背景下,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海峡被封锁或通行受到严重阻碍,全球能源供应链将遭受巨大冲击,油价必然会大幅上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埃斯梅尔・科萨里已经公开表示考虑关闭海峡,虽然还没付诸行动,但已经让市场慌了神,部分原定前往伊朗主要原油出口港哈尔克岛的油轮都推迟了行程。
再看看能源市场的反应,那叫一个剧烈。以色列发动空袭行动后,美国原油价格一度飙升14%,布伦特原油价格也大幅上涨。天然气价格同样因为冲突上涨,以色列出于安全考虑切断地中海主要气田天然气供应,埃及和约旦等国能源供应中断,地区能源紧张局势加剧,天然气市场价格也跟着波动起来。
02 比起能源更应该关注...
回顾历史上的中东冲突,两伊战争期间,后期的 “油轮战” 让运费上涨;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两国约400万桶/日的供应突然中断,占当时全球需求的6%,造成油价剧烈波动。这次伊朗以色列冲突,要是没导致霍尔木兹海峡关闭或伊朗产量全面中断,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可能介于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之间。但现在全球正处于能源转型时期,传统能源地缘政治风险与能源安全考量相互交织,冲突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又多了几分复杂性。

从更深入的层面看,这场冲突背后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很微妙,在美伊即将进行核协议谈判的节骨眼上,以色列发动袭击,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在给美伊谈判增加筹码。而且,伊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很复杂,教派分歧、地缘因素等,导致伊朗挨打时,伊斯兰世界没人站出来为它发声。伊朗自身在外交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长期不注重全方位发展大国外交,关键时刻,能依靠的外部力量有限。
无论从能源供应的角度,还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以色列和伊朗都应该冷静下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因为不管这场冲突谁输谁赢,最后受苦的都是无辜的民众。在以色列,已有民众因伊朗导弹袭击伤亡;在伊朗,众多军事和民用设施被炸毁,百姓生活陷入混乱。两国领导人都应该为自己国家的人民着想,为地区和平稳定负责。国际社会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双方重回谈判桌,为和平创造条件。毕竟,和平,才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