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携夫人高调出席马尼拉唐人街灯光烟火秀,当着一亿菲律宾民众的面,上演了一场精心策划的“亲华”表演。这一举动与其过去三年在中菲关系上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算计?

国内政治压力迫使其转向

中期选举的惨败让马科斯政府陷入执政危机。执政党仅获6个席位,远低于杜特尔特阵营的5个席位,政治影响力大幅削弱。更严峻的是,马科斯施政满意度和信任度分别跌至60%和59%,且持续下滑,而副总统莎拉的支持率已攀升至58%和56%,差距仅剩2%-3%。若这一趋势持续,莎拉很可能在下一届选举中超越马科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科斯(资料图)

此外,莎拉成功渡过弹劾危机,参议院驳回对她的指控,进一步巩固了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地位。面对“墙倒众人推”的政治风险,马科斯急需稳住支持率,而修复与华人群体的关系成为关键一步——毕竟,菲律宾华人社群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经济困境加剧外交调整

中菲关系恶化直接冲击了菲律宾的经济命脉。中国曾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但双边关系紧张导致中国对菲进口和投资大幅缩水。菲律宾政府债务在1月达到创纪录的16.31万亿比索,而全年财政收入仅4.42万亿比索,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为填补预算缺口,政府被迫持续举债,比索贬值进一步加剧债务压力。美国虽在南海问题上支持菲律宾,却在经贸合作上含糊其词——从拜登到特朗普,美方始终未兑现任何实质性承诺,马科斯政府在南海充当“马前卒”却未换来经济回报。

美国靠不住,只能另寻出路

美国对菲律宾的态度暴露了其“工具化”战略。在南海议题上,美国怂恿菲律宾挑衅中国,却拒绝提供经济支持。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甚至威胁起诉“亲华”官员,导致国内理性派和华人群体噤若寒蝉。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盟友关系让马科斯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只会让菲律宾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相比之下,中国提出的经贸合作方案更具吸引力——琼斯桥灯光烟火秀的灵感正是来自北京亮马河工程,这一细节暗示了马科斯希望复制中菲经贸成功的迫切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特尔特·莎拉(资料图)

杜特尔特家族的强势崛起

副总统莎拉已成为马科斯最大的政治对手。作为杜特尔特之女,她继承了父亲在底层民众中的高支持率,并在中期选举中帮助杜特尔特阵营保住5个参议院席位。杜特尔特家族不仅在国内政治中占据优势,还通过菲华工商友好联合会等组织巩固了华人社群的支持。马科斯深知,若不能争取华人群体的好感,杜特尔特家族可能在下一届选举中彻底碾压自己。因此,高调出席华人活动、感谢菲华商会的赞助,成为他挽回民心的关键策略。

亲华表演能否掩盖矛盾?

尽管马科斯在灯光烟火秀上大谈“中菲共同历史”,但过去三年的反华政策已让两国关系蒙上阴影。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曾将“亲华”言论定为“叛国罪”,华人群体长期处于政治高压之下。黄溪连大使在致辞中委婉指出,菲律宾需真正“认可和珍惜”华人的贡献——这番话直指马科斯政府的历史欠账。分析人士认为,马科斯的“亲华”表态更像是一场政治投机,旨在短期内缓解国内压力,而非真正推动双边关系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科斯(资料图)

未来:言行一致还是继续试探?

马科斯能否平衡中美博弈仍是未知数。他一方面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美国的安全承诺。这种矛盾心态注定了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摇摆性。若马科斯继续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却要求中方在经贸领域让步,中菲关系恐难回暖。正如杜特尔特家族所展现的,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才能为菲律宾争取真正的利益。

这场精心设计的“亲华秀”究竟是马科斯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还是另一场权宜之计?答案或许藏在下一阶段的实际行动中。对于一亿菲律宾民众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场烟火表演,而是一个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