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电竞赛场之后,越来越多退役选手与教练开始寻找新的职业路径,其中,二路解说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项。
作为非官方直播流的解说员,二路解说通常不隶属于赛事主办方,而是以个人身份在平台开播,以更自由、个性化的方式讲解比赛。这类主播多为退役选手、教练、战队分析师,或暂别一线的职业选手,也包括部分资深圈内主播。
对他们而言,二路解说既是延续职业影响力的一种方式,也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出路。在无法重返赛场期间,通过直播维持热度、积累粉丝、拓展商业合作,已成为许多电竞从业者的选择。
我们曾在《》中分析过官方解说的职责与价值。实际上,官方解说与二路解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共同构成电竞直播生态的重要部分。许多二路解说风格鲜明、人设突出,金句频出、片段热传,逐渐成为电竞文化的组成。
观众喜爱二路解说,一方面因为他们“接地气”。相比官方解说的克制与规范,二路主播敢讲真话、敢自嘲、敢玩梗,让紧张的比赛变得有趣且富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这种直播氛围带来了陪伴感,久而久之,观众追的不只是比赛,而是主播的视角与态度。此外,二路解说还能即时回应弹幕、解答疑问,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
以Lovecd为例,半个月前,这位前重庆狼队主教练转行直播,凭借对战术与选手状态的深刻理解,在解说中经常给出专业且“毒辣”的点评。他也不避讳调侃自己“失业”“光盘教练”等标签,反而用这些梗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在小红书的直播间里,Lovecd不再是那个背负成绩压力的教练,但也未完全离开电竞圈,依旧能提供第一手的战术分析和圈内动态。对那些渴望了解八卦与内幕的观众而言,这类内容极具吸引力。

然而,无论是Lovecd还是其他二路解说,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需要在多重规则之间穿行:平台希望你立人设、有流量,能留住用户;联盟希望你够专业、态度好,要愿意配合;观众则希望你真性情、敢玩梗、对恶评扛压。
对于平台来说,核心诉求始终是主播是否具备留存用户的能力,看重流量与用户粘性。
而联盟更在意内容的专业性与合作态度。KPL之所以积极推动二路解说的发展,本质上是希望建立更多“内容代言人”。在赛事日益内容化的当下,官方解说已难以满足多元观赛需求,联盟同样需要更具个性化的声音来丰富直播生态。Lovecd的直播间只要内容新鲜、有趣、可控,并不带来负面舆论风险,联盟通常都会在合作期内提供支持。
当然,联盟需要的是更多专业的二路解说,而非Lovecd不可。未来他能否持续站在这个位置,取决于能否与联盟保持良好合作,并不断更新内容,而不是仅靠几个老梗维持热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套不容忽视的规则来自观众。如今的直播效果不仅取决于讲解质量,还要求主播善于经营粉丝、回应情绪、制造话题,甚至在争议中引导舆论氛围。在直播生态中,影响力更多来源于“被看见”和“被议论”,而不仅仅是“被认同”。所以二路解说不仅要稳住粉丝,吸引路人,甚至还得有和黑粉“battle”的能力,有时候,正是直播间的争议,让内容变得更具生命力。
但难点在于,二路解说难以处理这么复杂的规则。例如,平台希望主播有人设,这可能与观众所期待的“真性情”存在对立;联盟强调专业度,而观众更喜欢看主播“玩梗”,这两者不完全冲突,但不好掌握之间的度。
这三方诉求往往相互掣肘,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是决定二路解说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
最后回到Lovecd选择在小红书开播这一案例。
从数据上看,他近期每场直播的在线观众约2000人,远高于该平台电竞直播的平均值。除了签约带来的基础收入外,从弹幕内容来看,小红书直播间氛围相对友好,负面评论与攻击较少。

然而,从平台属性来看,虽然有扶持,但小红书并非Lovecd这类主播的天然土壤。他近期通过直播“火”了一把,但这种热度并不一定在小红书上具有持续性。
小红书的内容生态更偏向生活方式、审美表达与情绪陪伴。尽管平台早在2021年推出了“男性内容激励计划”,尝试引入数码、运动、电竞等垂类内容,但整体的流量机制仍围绕“颜值”和“陪伴感”展开。
例如演员尹正凭借“减肥日记”两个月涨粉近两百万,博主“小艾同学”因接受网友建议进行形象改造而走红。这些案例说明:在小红书平台上,男性内容要获得主流曝光,走高颜值或讨喜人设的路线会更容易一些。
直白地说,Lovecd可以在小红书直播、将片段搬运至虎扑引发讨论,但这仍难以撬动平台的主流用户圈层。
今年二月,小红书成为2025年KPL春季赛官方互动讨论社区。从这个角度看,Lovecd目前的热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KPL与小红书的官方合作所带来的初期流量扶持。一旦合作结束或流量重心转移,“非颜值型、非情绪型”的内容很难在小红书的平台广泛传播,甚至会被平台推荐机制边缘化。
还有一点很现实:短期来看,大多数观众更看重内容的娱乐性,而不是专业性。像Lovecd这样在直播中讲得越专业,观众反而越难看懂。一旦门槛高了,就不容易吸引更多人,自然也更难走得长远。
当然,电竞生态始终需要专业的解说。但在当前审美趣味下沉的大环境下,更值得思考的是:当短期热度褪去之后,谁能在平台、联盟与观众的多重规则中站稳脚跟,谁才能走得更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