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G7峰会在加拿大如期召开,参会各方围绕地缘政治、经济博弈等议题展开激烈交锋。特朗普提出让俄重回七国集团,还想让中国也加入的提议,更是将这场西方团体会议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此次G7峰会火药味十足,在关税政策、对俄制裁、中东局势等核心议题上,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分歧已到了针尖对麦芒的地步。
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坚持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对盟友加征关税的做法,让其他成员国怨声载道,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同盟关系更加岌岌可危。
而在对俄制裁方面,美国与盟友同样貌合神离。特朗普公开表示将俄罗斯踢出G8是大错特错,认为保持与俄罗斯的对话机制能避免俄乌冲突,这与其他成员国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反差。
此外在中东政策上,当前的以伊冲突成为各方争论焦点。特朗普对以色列的偏袒态度,引发其他成员国强烈不满,英国、法国等国呼吁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但美国却一意孤行,使得G7在中东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会中,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做派在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年G7还会谈谈全球经济、环保问题,今年变成了美国的独秀,美国利益被挂在嘴边,其他国家的诉求成了陪衬,这让G7内部的分歧更加明显。
峰会结束时,特朗普甚至直言这是一场“跟美国作对的大会”,将G7内部矛盾暴露无遗。
峰会期间,加拿大民众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抗议者高举加拿大国旗,反对特朗普此前称“加拿大应为美国第51州”的言论,强调加拿大的独立性。同时,抗议活动还涵盖气候问题、原住民权利等多重议题。
最终,此次峰会取消了联合公报,这在G7近半个世纪历史上尚属首次,也体现了成员国间利益、立场的日渐分化,内部沦为一盘散沙。
特朗普提出邀请中俄加入G7,本质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标直指G7内部盟友。他以引入大国重塑规则为要挟,向其他成员国传递明确信号,若不配合美国战略需求,G7就可能迎来天翻地覆的变革。
这种威胁式改革看似激进,实则是特朗普外交的惯用手法。当传统盟友不愿再当美国的跟班时,他果断祭出杀手锏,试图打破僵局,迫使盟友重新回到美国主导的轨道,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
同时,特朗普认为当前G7华而不实,难以应对全球挑战,唯有让大国直接主导决策,才能彰显美国的领导力。
特朗普试图通过吸纳中俄,构建中美或中美俄的全球治理架构,这一设想看似高瞻远瞩,实则暗藏霸权思维。
然而,这种模式不过是美国霸权的新瓶装旧酒,表面打着合作旗号,实则是美国多年来对中俄采取围堵、制裁等高压手段,无论是贸易战、科技封锁,还是外交孤立,均未实现预期目标。如今黔驴技穷,想通过收编中俄进入G7,将对手变为体系内成员加以约束。

然而,对于俄罗斯而言,重返G7的提议如同画饼充饥,毫无吸引力。自2014年因克里米亚事件被踢出G8后,俄罗斯深刻认识到西方的表里不一。G7成员国长期构成对俄制裁的主力军,即便重回这一组织,乌克兰问题依然是横亘在美俄之间的拦路虎,美国随时可能翻脸不认人,以各种理由维持或加码制裁。
相比之下,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新兴合作机制,更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在这些平台上,俄罗斯能够大展拳脚,凭借自身资源与影响力,与其他成员国平等对话、互利合作。
普京曾直言,缺少中印等大国参与的国际组织形同虚设,这充分体现俄罗斯对全球治理格局的清晰认知。
更何况,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定海神针,俄罗斯绝不会为了美国的空头支票,牺牲与中国的深厚友谊,破坏自身战略布局。
同样中国早已看穿美国本质,对加入G7不感兴趣。G7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中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频繁在涉疆、涉港、涉台等问题上指手画脚,炮制不实言论抹黑中国发展。
此次峰会上,G7虽对涉华议题有所收敛,但仍暗戳戳提及关键矿产领域非市场行为,想在经济领域对中国使绊子,让中国对其本质看得一清二楚。
中国深知,在G20、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中,中国可凭借自身实力与智慧,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赢。
然而加入G7,中国不仅难以获得平等话语权,还可能陷入西方设置的规则陷阱,失去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权益。因此,道不同不相为谋,中国坚定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道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
特朗普的提议不仅暴露了G7的日暮途穷,更折射出国际秩序的深刻变革。金砖国家持续扩员、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新兴合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标志着全球治理正从西方独大向多元共治加速转型。
这种趋势势不可挡,美国若不摒弃霸权思维,依然沉迷于拉帮结派、零和博弈,试图通过收编中俄延续主导权,终将在历史发展潮流中碰得头破血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