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权力游戏,终于到了刀光剑影的时刻,李在明——你可以说他是狠人中的狠人——挥刀直指韩国八十年的司法老大:大检察厅,这一刀,究竟是要“斩草除根”,还是自掘坟墓,得问问韩国的权力分配,还能不能撑得住这么折腾。
从1948年建国算起,韩国检察系统一直是个“隐形总统府”,说它是“影子政府”都不为过,过去八十年,检察官们手握司法大权,随时能查、能诉、还能左右大选,谁敢惹他们,哪怕总统也得小心翼翼,但这玩意,真有利于国家吗,真能防腐反贪吗,别闹了,谁都知道,那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温床。

我们回头看,金泳三、卢武铉、朴槿惠、李明博,哪一个不是被检察系统折腾得够呛,表面上是反腐,背地里是政治清算,谁掌握了检察权,谁就有了“合法打击政敌”的屠刀,这种体制下,权力制衡成了笑话,司法独立更是奢望,说到底,韩国的司法,从来就没真独立过。
文在寅当年还以为自己能驯服这头猛兽,结果反被尹锡悦反咬一口,剧情狗血得像韩剧,先是提拔尹锡悦打击政敌,后悔了想削权,结果闹得鸡飞狗跳,最后尹锡悦反客为主直接当了总统,文在寅下台后还得被调查,这种“养虎为患”,谁看了不想笑。

现在李在明不玩虚的,直接掀桌子,推倒重来,方案一出,检察系统将被肢解,起诉权、调查权、复核权全分家,分别交给不同部门,听起来很美好,权力分散了,集权模式终结了,可问题来了,谁能保证这样就不会变成行政干预司法的新通道,谁能拍着胸脯说,这不是换汤不换药?
更讽刺的是,这场改革看似“打破集权”,实际上却把司法彻底绑进了行政体系,法务部、内政部、国务总理办公室三头分权,乍看是互相制衡,实则便于执政党随时插手,调查权和起诉权一旦分属不同派系,政治斗争就成了公开赛,谁的后台硬,谁就能左右司法。

有人说,这是对韩国民主的一次大手术,支持者高喊“终结检察官治国”,反对者却质疑“行政独裁要来了”,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但我们必须问一句:韩国的权力分配,真的到了非拆不可的地步吗,还是只是另一场权力争夺的烟雾弹?
共同民主党掌控国会187席,对在野党形成碾压,立法权在手,司法改革推进几乎毫无悬念,检察系统的反抗,注定是“螳臂当车”,但问题是,权力如此集中在一党之手,是不是也埋下了新的风险,历史上哪个国家的“权力大清洗”不是一场豪赌?

改革提案一旦通过,未来几年,韩国的调查与起诉,都会被共同民主党牢牢把控,尹锡悦阵营的老底恐怕会被翻个底朝天,保守派人物随时可能掉进司法旋涡,这不是“削弱对手”那么简单,而是要连根拔起,把政敌的制度基础一锅端掉。
但我们也要说,韩国的司法政治化,早就是顽疾,检察官们既是“正义化身”,也是“政治打手”,每次政权更迭,都有一批高官落马,司法被用作选举工具,这样的循环,谁受益,谁受伤,民众心里其实一清二楚。

李在明的“斩草除根”,看似雷厉风行,其实也是被现实逼到绝境后的破釜沉舟,每一任总统都梦想彻底掌控权力,最后却落得身败名裂,韩国政坛的“强人政治”与“司法恶斗”,何尝不是体制失衡的必然产物。
有人担心,“国家调查委员会”会变成总统的“白手套”,司法独立彻底沦为笑话,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谁都见过韩国总统下台后的命运,朴槿惠、李明博、文在寅,个个都是前车之鉴,谁敢保证,李在明以后能安然退休?

但话说回来,要是任由检察系统继续垄断,韩国的民主也好不到哪去,历史一次次证明,“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话适用于所有国家,不分东西南北。
有人说,改革的本质不是理想主义,而是生存,李在明这么做,是要自保,是要清算,是要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种动机,谁都明白,但问题是,制度设计不能全靠个人意志,否则,今天你能砍别人,明天别人也能砍你。
韩国这场司法改革,终究是“权力游戏”的又一轮换牌,而不是体制升级,历史会记住李在明的狠,也会记住韩国政坛的荒诞,至于结局,是终结集权,还是催生新独裁,谁也说不准,反正,韩国政治的戏,还远没到谢幕的时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