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4年,美国大选的热潮席卷全美,街头巷尾的竞选海报和电视广告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场政治盛宴的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身影出现在多个城市的竞选集会上,他站在台前,挥手致意,引发台下支持者阵阵欢呼。

他就是巴拉克·奥巴马,前美国总统,如今以民主党元老的身份,为竞选人卡玛拉·哈里斯站台助威。

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奥巴马还是那么有号召力啊,哈里斯这次有希望了。”

这一幕让人不由得回想起两人早年的交情,那些在民主党内并肩作战的日子。

奥巴马和哈里斯相识于他们还未登上全国舞台的时候。

那时,奥巴马是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哈里斯则是加州的检察官。

两人年龄相仿,都是民主党内的后起之秀,更因相同的肤色而被外界频频比较。哈里斯甚至被媒体冠以“女版奥巴马”的称号,而她本人对这一称呼颇为受用,常在公开场合以此自嘲,展现出对这一比喻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友谊在民主党内部活动中逐渐加深,彼此支持对方的政治理念,共同为党派目标奋斗。

然而,命运的轨迹在2009年发生了分化。

那一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迈向权力巅峰,而哈里斯虽在加州政坛有所作为,却始终未能达到同样的高度。

奥巴马的名字逐渐成为美国政治的象征,哈里斯则在民主党内光芒渐黯,地位差距愈发明显。

2008年,美国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

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席卷全国,华尔街的崩盘让无数家庭一夜之间失去积蓄,失业率飙升至多年未见的高点,街头犯罪案件频发,企业破产的消息几乎每天都在新闻头条上滚动。

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对大企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达到顶点,甚至连制造业巨头也对政策频频摇头。

社会矛盾如干柴烈焰,只待一点火星便可能全面爆发。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大选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这场危机显得力不从心。而民主党推出的奥巴马,则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选民面前。

奥巴马在竞选中展现出惊人的号召力。他以365张选举人票的压倒性优势击败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这一结果不仅刷新了历史,也承载了无数人对未来的希望。

许多人相信,奥巴马的当选能够弥合种族分歧,让国家在危机中重新团结起来。当时的美国经过小布什总统的8年折腾,军费高涨,国内股市、楼市过热,最终酿成任期末尾的经济危机。

然而,鲜有人注意到,奥巴马的政治履历中有一个显著的空白——他从未在政府部门工作过一天。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律师行业,90年代在伊利诺伊州从政,政治根基扎在芝加哥,还曾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他的形象更像是一个善于言辞的学者,而非处理复杂政务的实干家。

民主党及其背后的金主选择推举他,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作为黑人候选人所带来的象征意义。2008年民主党在大选胜利时,奥巴马热泪盈眶,在芝加哥的胜利演讲中重提“黑人的美国梦”,全场支持者哭成一片。

这一场面异常感人,也让两党的政客们安了心。不管发生什么,一时半会儿,人民会支持这个黑人总统。

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遏制金融危机的恶化。

美国经济如一辆失控的列车,急需踩下刹车。

他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量化宽松”政策。简单来说,美联储开始大量印钞,用这些资金填补债务窟窿,同时降低利率,让资金流向全球市场,以缓解国内压力。

此外,美国政府发行了巨额国债,将部分经济负担转移到其他国家。

2009年,奥巴马访华,与中国达成合作,海量的“中国制造”商品涌入美国市场,帮助稳定了物价。

这些举措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作用,到2010年,美国经济基本走出最黑暗的时刻,华尔街的大型投行如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接连获得政府救助,高管甚至拿到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奥巴马在国内政策上也动作频频。

他推动了教育支出的增加,试图为下一代创造更多机会;实施税制改革,增加财政收入以支持政府开支;最重要的是,他促成了平价医保法案的落地,这一改革被民主党视为过去二十年最重要的政绩之一,让数百万没有保险的美国人获得了医疗保障。

在国际舞台上,奥巴马一上台便展现出温和姿态,宣布从伊拉克撤军,撤销波兰的反导系统计划,并承诺削减核武器储备。

这些举措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2009年秋天,他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奥巴马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他的形象无处不在,互联网上充斥着他的演讲视频和照片,甚至有以他为原型的玩具和动画片问世,比如“奥巴马超人”系列,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热门玩物。

奥巴马的名字几乎等同于希望和改变,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的流行文化符号。

然而,2013年,当他开始第二任期时,政策方向悄然发生了变化。

奥巴马开始更多地为民主党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服务,推行一系列充满争议的举措,包括支持LGBT权益、接纳非法移民、推动“阿拉伯之春”,以及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

这些政策在当时看似前卫,却为未来的危机埋下了种子。

02 遗产

奥巴马的总统生涯进入第二任期后,美国和世界的局势开始显现出不安的迹象。

表面上,他依然是那个备受追捧的政治明星,但其政策所引发的深层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如今,当人们回望过去,不难发现许多困扰美国乃至全球的危机——从东欧的俄乌战争到中东的多国内战,从东亚的南海争端到美国国内的通胀、债务危机、种族分裂和LGBT议题的争议——都与奥巴马任内的决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问题看似在特朗普和拜登执政时期爆发,但根源却早已种下。

在国际事务上,奥巴马政府从第一任期末尾便展现出强硬的一面。

奥巴马时期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频繁出访亚欧非地区,表面上是外交活动,实则在多个国家支持非政府组织,暗中拉拢地方政客、部落首领和富商,煽动反政府示威,试图重塑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