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上海合作组织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现场,俄罗斯代表最终签署文件,同意由中国主导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持续十五年的拉锯战,以莫斯科的低头告终,因为俄罗斯终于明白,只要中国经济能挽救深陷经济空壳之中的俄罗斯……

普京的艰难低头

俄乌冲突迈入第四年,西方制裁的铁幕终于显露出真正的杀伤力,被踢出SWIFT系统、技术禁运、能源限价层层加码,俄罗斯的金融血管被一根根掐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普京焦虑的是,自家后院开始松动,哈萨克斯坦加速铺设直通中国的输油管道,乌兹别克斯坦向土耳其敞开贸易大门,连传统盟友吉尔吉斯斯坦也接入了“数字丝绸之路”。

曾经被俄罗斯视为禁脔的中亚势力圈,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出现裂缝,而这都体现在了俄罗斯的财政上,疯狂闪烁红灯红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年3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滑迫使俄罗斯财政部动用卢布储备续命,短短两个月账户余额从10万亿卢布暴跌至不足6万亿。

作为经济命脉的能源出口全面失速,其中,乌拉尔原油价格跌至每桶67.87美元,而天然气对欧供应从2021年的460亿欧元断崖式跌到2024年的166亿欧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穿越乌克兰的最后一条输气管道在2025年1月关闭,俄罗斯彻底失去对欧洲议价的筹码。而欧亚开发银行这个普京经营近二十年的金融权杖,已在制裁中沦为摆设。

2006年俄哈联合成立该机构时,俄方67%的绝对控股确保了对中亚经济命脉的控制。如今这个累计投资超200亿美元的“区域金库”,因跨境结算功能瘫痪再也无法提供输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此,在沙特在“欧佩克+”三次推动增产压价之际,俄罗斯连反对的底气都没有,也因此,失去欧洲市场的莫斯科,不得不向亚洲买家乞求救命订单。

早在2024年9月5日,普京表态:“远东地区提供开拓增长市场的直接通道,使我们能克服西方设置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他宣布在滨海边疆区建立首个“国际超前发展区”,增拨1000亿卢布实施远东城市规划,甚至承诺参考“中国商业优惠模式”。

这对习惯高关税保护的俄罗斯经济而言,这种开放姿态堪比一场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5年5月,远东和北极地区推进的1000多个项目中,中俄联合开发占65个。

这一过程中,俄方提供土地、能源配套和法律便利,中方带来资金与技术,而这种模式在“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已获验证,92%的液化天然气交易用本币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俄方希望将合作扩容至财政救援时,北京的反应相当清醒。

因为中国经济绝非俄罗斯的免费血库。

金融突围的代价

莫斯科的退让不无苦涩。

因为上合开发银行优先投资中亚边境智能安检系统、跨境生态治理等传统机构忽视的领域,意味着要架空俄罗斯经营二十年的卢布结算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辩解:“俄从未推行去美元化,而是他国拒绝与我们用美元结算。”但俄罗斯的金融困境在圣彼得堡论坛期间暴露无遗。

国家财富基金资产比战前缩水28.2%,6144亿美元国际储备中3500亿遭西方冻结。可面对每日战场消耗约3亿美元的残酷算式,财政官员坦承挪用储备“只是止血,无法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特朗普政府威胁对“挑战美元”的国家征收100%关税时,普京望向东方的眼神又急切了几分。

可中国始终保持清醒客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因美国制裁被迫削减扩张计划时,中资银行始终与俄保持谨慎距离。而且俄方期望的能源合作“扩容”,始终卡在商业逻辑的关口,如今“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推进缓慢,症结仍在价格分歧。

所以,领教了中方强硬态度的俄罗斯,自然要投其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年6月19日,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会议室里,普京面对全球媒体高层说出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理解中国伙伴在军事技术领域的愿望,不只是买卖问题,而是技术交流问题。”

他特意强调:“我们对此做好准备,将在各方向开展合作”。对向来将军工技术视作核心资产的俄罗斯而言,这种表态堪称破天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句实话,中俄军事合作早已超越象征意义。

2025年3月“安全纽带”联合军演中,中俄首次实现“双指挥权”反潜演练,中方作战指令直接调度俄军舰艇。俄方甚至向中国开放远东联合指挥系统,北极与东北亚的军事协同进入全新层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个月前,102名解放军官兵作为最大规模外国方阵亮相红场阅兵时,普京评价这是两国互信的“生动体现”。

而俄罗斯的转变也体现在军事技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俄对华军售始终遵循“十年一代差”的潜规则,最新锐的S-500防空系统从未出现在出口清单。而普京这番最新表态中“技术交流”的措辞,暗示着俄方正重新权衡筹码,中国也见好就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2006年俄方在欧亚开发银行持股67%的绝对控制不同,上合开发银行新机构股权设计采用均衡出资模式,中国甚至放弃2010年方案中“中方出资80%”的初始主张,转而通过功能性协作确立领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巧妙设计既满足哈萨克斯坦基建升级需求,又为俄罗斯保留特定领域话语权,比如推动银行优先资助俄企参与的天然气加工厂。

对中国而言,欧亚一体化是未来战略目标,也是解决西方围堵的关键道具,既然俄罗斯已经“向东转”,无论是否出于被制裁后的无奈选择,中国都必须好好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俄罗斯坚定与中国共进退的未来方向,我国也一定不会让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