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15日这天,马克龙的专机没按计划飞加拿大,却突然拐弯直奔格陵兰岛。

谁能想到,这位法国总统竟然跑到冰天雪地里搞了场演讲,直接硬刚美国的"抢岛"计划,西方那点"和谐"瞬间露馅了。

马克龙咋就挑这个节骨眼儿登岛?中方那"三个停止"能不能让西方小圈子收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克龙突然变卦震惊全球

24小时,就这么短短的一天时间,彻底改写了国际政治的剧本,本来嘛,按照既定安排,马克龙应该老老实实飞往加拿大,参加那个一年一度的G7峰会

各国领导人西装革履,握手言欢,在镜头前表演"团结友爱"的老套路,可谁能想到,这位法国总统的专机飞到半路,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直奔北极圈的格陵兰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下子,全世界的媒体都懵了,你说马克龙这是闹哪出?G7峰会马上就要开幕,作为重要成员国的领导人,他不去参加"团结大会",反而跑到一个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干啥?

更让人意外的是,马克龙一落地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站在呼呼的寒风里,对着全球媒体发表了一番颇有深意的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麦首相全程陪同,规格相当正式,马克龙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他明确表示:格陵兰岛永远是欧洲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国家的领土野心都不会得逞。话说得很客气,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给大西洋对岸的某个国家上眼药。

原本准备在加拿大度假村里开会的各国代表这回傻眼了,会议桌都摆好了,新闻镜头都对准了,结果主角之一却跑到另一个舞台"抢戏"去了,这个突然的脱团行动,让即将登场的G7峰会显得有点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准备聊聊怎么团结、怎么合作,结果人家马克龙用实际行动说:等会儿你们在那边开会讨论的那些,或许都没我眼前看到的这片冰川重要,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到底想告诉谁什么?

欧美这回真撕破脸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马克龙这是在给美国上眼药,而且上得毫不含糊,说起格陵兰岛,大多数人脑海里可能就是无尽的冰雪,过去,它在国际新闻里的出场,多半是伴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这些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近几年不一样了,那些冰层下面被掩藏了几万年甚至更久的秘密,正在随着温度升高一点点显露出来,稀土、石油、天然气,这些让工业世界垂涎欲滴的宝藏,让格陵兰岛不再只是气候变化的脚注。

更重要的,是它无比关键的战略位置,卡在北极航道的"咽喉"上,谁控制了这里,谁就在未来的北极运输和地缘博弈中占尽先机,特朗普对这块地的渴望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几年就异想天开地提出"买下"格陵兰岛,虽然被丹麦毫不留情地拒绝,但这股心思却没打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盛顿围绕格陵兰岛的资源勘探投资、甚至五角大楼内部流出的关于"突发预案"的讨论,都让拥有主权的丹麦和感到地区安全受威胁的欧洲坐立不安。

盟友之间,对一块土地动了赤裸裸的念头,这事儿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更要命的是,特朗普这回重新上台,对这座岛屿的觊觎更是明目张胆,甚至放话"必要时会动用军事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克龙选择在G7峰会开幕前一天登上格陵兰岛,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无疑是精心计算的,他站在岛上的土地上,没有任何含糊其辞,直接说道:这里是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国家企图占有其领土的野心,都是行不通的。这话,说是说给格陵兰居民听,更像是直接隔着浩瀚的大西洋,喊给华盛顿听的。法国甚至在努克(格陵兰首府)设了一个永久性的官方代表处,这都是在北极这个日益重要的"前线"上,一砖一瓦地巩固地位,钉下欧洲的桩子,

马克龙此行,是为欧洲在北极的战略利益和主权划界,是对那些潜在"买家"的一次强硬回击,欧美这回撕破脸,其实暴露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国开会其实挺窘迫的

你看看这次G7峰会就知道了,原本的七国小圈子现在扩容成了16国圆桌会议,这背后的无奈简直写在脸上。

G7自身的影响力越来越有限,为了显得没那么孤立,临时又拉来了埃及、印度、巴西等九个非成员国,勉强凑了个"16国圆桌会",人多了,按说场面更热闹,可也难掩盖内部的四分五裂,议程上摆着的,都是些不好轻易碰的"火药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在日本举办的G7峰会,仅仅促成了他们之间270亿美元的贸易额,而同时间举办的金砖国家会议以及一带一路论坛,却热烈空前地讨论是否要应组织外国家要求进行扩容。这个对比,简直像是用数字在打脸。

更尴尬的是,美国挥舞着关税大棒,给欧洲设的九十天"缓刑期"眼看就要到期,贸易战的阴影笼罩着会场,围绕中东冲突,大家更是各怀心思,英国嘴上喊着停火,行动上却继续给以色列送武器,身体力行地上演双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极右翼选择党支持率飙升至25%波兰民族主义政党重掌政权,都让欧盟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

马克龙此时借格陵兰岛主权问题发声,正是想抓住欧洲国家立场一致的"抓手",试图将一盘散沙的欧盟重新凝聚起来,可欧盟的深层矛盾早已根深蒂固,仅凭这一招,真能让"分裂的拼图"重新严丝合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G7(加九国扩张版)的会议,说到底,是那些曾经主导世界的"老派"国家,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里,试图重新找回话语权和控制力

他们拉帮结派,修修补补那个摇摇欲坠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最讽刺的是,他们自己恰恰是这个秩序的最大破坏者,西方内斗正激烈的时候,咱们中国发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三个停止"够硬气

就在惠斯勒的圆桌旁,大家苦思冥想怎么"对付中国"时,远在北京,中方直接撂下了三句话:"停止干涉内政,停止损害别国发展,停止操弄涉华议题。"

这三句话,就像三支利箭,直接射穿了西方在这些问题上的虚伪面具,你们一边鼓吹自由贸易,一边搞贸易壁垒,一边喊着公平竞争,一边搞技术封锁。一边指责别人不透明,一边自己暗箱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停止:干涉内政这一点不用多说,俄乌冲突的惨剧还在眼前,西方国家希望拉拢乌克兰充当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带。

所以美国和欧洲就多次干涉乌克兰内政,操纵乌克兰的总统选举以及在乌克兰内部利用媒体煽动舆论,分化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情谊。一心想要加入北约组织成为美国伙伴的乌克兰成了现如今的模样,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停止:损害别国发展更不用说,无论是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动辄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进行联合制裁,比如联合制裁伊朗经济二十年,利用经济封锁损害别国利益,还是总带着北约组织充当世界和平保卫者角色,比如闪击伊拉克去挑起战争。又或者利用新疆棉等问题宣传美国泛自由文化,挑起中国内部民族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停止:操弄涉华议题就是中国真真切切的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警告美国了,西方国家这几年无论是鼓动印度在藏南地区挑起纷争,还是多次炒作南海问题,又或者是几乎没有停止过的芯片制裁

以及这两年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恶意加增关税的制裁,还有就是多次利用西方媒体造谣抹黑中国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陈旧的剧本和表演,在信息越来越透明、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已经很难再糊弄人了。

当西方还在试图用旧框架束缚世界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打破旧格局,比如金砖国家,吸引力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很多曾被西方视为自家"后花园"的国家也加入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说白了,马克龙这次突袭登岛,表面上是保护丹麦,实际上是给整个欧洲争面子,当老大哥开始惦记小弟的家底时,这"联盟"还能叫联盟吗?

有句话说得好,当强盗开始抢自己人的时候,这个团伙也就散了,西方那套"规则"现在连他们自己都不信了,而咱们中国,既不当冤大头,也不做背锅侠,该说的话一定要说,该做的事一定要做。

你觉得面对这种西方内斗,咱们中国是应该袖手旁观,还是该主动出手?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