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走过半生风雨,按理说身边该攒下几个能坐下来喝喝茶、唠唠嗑的老友。可偏偏有人到了这把年纪,翻遍手机通讯录,愣是找不到一个能随时约出来的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讲:“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朋友的价值就会特别凸显。”但要是五十岁以后还孤零零的,背后藏着的问题可真不少!

五十岁以后,如果你一个朋友也没有,往往只说明了两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为人太计较,把人情都“算”没了——“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算走了真心
生活里总有些“精于算计”的人,跟人相处,事事都要占上风。老辈人常说“吃亏是福”,可他们偏不这么想。朋友请客吃饭,他专挑贵的菜点,吃完抹抹嘴就走;别人帮忙办了事,连句感谢都没有,还觉得是理所当然。就像《增广贤文》里写的“人情似纸张张薄”,这样的处事方式,再热乎的感情也得凉透。
记得小区里有位王叔,年轻时跟邻居合伙做生意,赚了钱就想独吞,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后来几十年,逢年过节连个串门的人都没有。他总抱怨“人心冷漠”,却没想过,是自己把人情都“算”没了。真正会做人的,懂得“你来我往”,就像古人说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计较太多,只会把朋友越推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性格太孤僻,把自己“困”在了小圈子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封闭自己就是断了人缘
还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不爱社交。年轻时靠着工作、家庭,还能勉强维持些关系,可年纪越大,越习惯窝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别人组织聚会,他总以“没时间”“不习惯”拒绝;遇到邻居熟人,连招呼都懒得打。老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可他硬生生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单位退休的李姐就是这样,退休后整天宅在家里,从不主动联系以前的同事。有次老同事组织旅游,特意邀请她,她却嫌麻烦拒绝了。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再叫她了。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可这份淡定,不该变成孤僻。偶尔走出家门,参与些社交活动,才能让生活多些烟火气,也能攒下珍贵的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遇事太自私,把人品都“败”光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过头只会众叛亲离
生活中不乏自私自利的人,年轻时为了利益勾心斗角,年老了还是改不了这毛病。朋友有难,他躲得远远的;轮到自己有事,就厚着脸皮求帮忙。就像《论语》里批评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只想着自己的人,谁愿意深交?
老家有位远房亲戚,年轻时借钱不还,亲戚朋友都被他坑了个遍。五十多岁后,大家见到他都绕道走。过年连个拜年的晚辈都没有,他还抱怨“世态炎凉”。可他忘了,是自己一次次的自私行为,把人品都败光了。老辈人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自私的人注定被孤立。
人到五十,没朋友的滋味不好受。但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回头看看自己的问题。要么学着大度些,别把利益看得太重;要么主动走出去,别总把自己关起来;再不然,多为别人考虑,别总想着占便宜。

就像老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收获友情,就得先付出真心。往后的日子,希望大家都能攒下几个知心好友,在夕阳下唠唠嗑、喝喝茶,把晚年过得热热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