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张王牌,正在成为中美博弈中最锋利的武器。当美国军工巨头股价因稀土管制暴跌、F-35战机生产线因材料短缺停滞时,特朗普政府引以为傲的"脱钩"战略正遭遇最严峻的挑战。
稀土为何成为"王牌"?
稀土不是土,而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的统称。这些金属元素虽在地壳中丰度不低,却因分布极不均匀而显得珍贵。全球真正能规模化开采稀土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以6588万吨的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承担着世界90%以上的稀土供应。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储量占优,更能生产全部17种稀土金属,尤其在钐、铽、镝等中重稀土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些元素正是制造战斗机、导弹、核潜艇等尖端武器的核心材料。

稀土(资料图)
英国商会贸易政策主管威廉·贝恩的警告直击要害:"没有钐元素,美国就无法制造F-35战斗机。"现代国防装备对稀土的依赖远超想象:每架F-35需数千磅稀土支撑雷达和电子战系统;核潜艇依赖稀土永磁体驱动声纳与动力装置;导弹制导系统更需稀土保障精确打击能力。美国智库CSIS专家巴斯卡兰的预测更显紧迫:若稀土价格维持低位,到2030年近半数非中国稀土供应将丧失经济可行性。
美国的"阿喀琉斯之踵"
特朗普政府曾自信满满地推动"脱钩"战略,却在稀土领域踢到铁板。2025年数据显示,美国50种关键矿产品中有12种完全依赖进口,其中15种关键矿产(包括稀土、镓、锗)100%依赖中国供应。更致命的是,美国唯一稀土精炼厂MP Materials至今仍需中国授权"酸浸法"专利,但其生产的稀土纯度甚至不及中国二流企业。五角大楼评估报告显示,F-35项目所需的17种稀土材料中14种严重依赖进口,美军定向能武器计划更因磁体短缺面临延期风险。
西方军工巨头的股价暴跌揭开了这场危机的冰山一角。2025年5月20日,德国坦克变速箱制造商股价暴跌近8%,瑞典萨博与德国莱茵金属跌幅均超3.5%。美国CNN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用技术手段和严格管理堵死了美国获取中重稀土的所有漏洞。"当F-35战机出口订单一拖再拖,甚至出现1年多未交付可作战机型的窘境时,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沉默恰是对其稀土困境的最真实写照。

稀土(资料图)
中国的"组合拳"战略
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祭出的稀土管制堪称"精准打击"。2025年2月实施的出口管制不仅涵盖7类中重稀土,更建立起"一批一证"的全链条监管体系——经销商必须申报稀土最终用途,私挖滥采行为直接入刑。与此同时,中国稀土学会宣布新规:使用中国专利技术的海外企业须在中国境内完成至少30%的加工环节。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巴黎承诺加快民用领域合规审批,清晰划定了战略安全与正常贸易的界限。
这套组合拳背后是严密的法律与政策支撑。商务部明确管制基于军民两用属性及防扩散义务,去年9次对台军售反制与今年制裁10家美军工企业形成闭环,民用领域的绿色通道则保障了合理需求。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充分考虑各国在民用领域合理需求。"这种既展现战略定力又保持开放姿态的做法,让美国的"矿产外交"攻势难以奏效。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困局与未来博弈
特朗普政府并非没有尝试破局。美国国防部在《国防工业战略》中设定目标,要求2027年建立完整稀土供应链;特朗普中东之行促成MP Materials与沙特矿业公司合作;巴西、南非、日本、越南的稀土产能也在建设中。但这些努力面临三重困境:美国本土缺乏具有商业价值的稀土矿藏,合格工程师严重短缺,能在微薄利润下竞争的企业凤毛麟角;重稀土分离提纯技术落后中国20年;即便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合作,其产能也仅能满足美军15%的需求。
当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如美方一意孤行,继续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将继续坚决采取有力措施"时,传递的不仅是反制决心,更是对全球资源博弈规则的重新定义。稀土这场博弈的终局,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资源主权的争夺——谁能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据主动,谁就能在未来的科技与军事竞争中掌握先机。
特朗普政府或许未曾料到,自己发起的贸易战最终会因一袋袋看似普通的稀土矿石而陷入被动。随着中国稀土管控体系的持续升级,美国军工体系的"贫血症"将持续恶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再次证明:现代大国竞争早已超越传统军事对抗,在看不见的元素周期表上,一场关乎国运的生死竞速正在上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