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请理性阅读!

深夜,当家人都睡下之后,陈远坐到了父亲的书房,翻开了父亲的日记本。

陈远的手微微颤抖,他看着父亲的文字,仿佛就能听见父亲的心声。

直到他看到了日记本中的最后一页,心猛地一沉。

他表情凝重,喉咙发紧:“原来……这才是爸爸不让亲戚来参加葬礼的真正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雨水敲打着窗户,发出沉闷的声响。

陈远坐在父亲的病床前,握着那只已经冰冷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哥,医生说需要办理..."妹妹陈思的声音哽咽着,她没有说完,但陈远明白她的意思。

"再等一会儿。"陈远轻声说,眼睛仍然盯着父亲平静的面容。

七十二岁的父亲看起来像是睡着了,只是再也不会醒来。

护士第三次进来,态度依然温和但略带催促:"陈先生,我们需要处理一些后续事宜了。"

陈远终于松开父亲的手,轻轻放回被子上。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吧。"

医院走廊的灯光惨白,照得兄妹二人的脸色更加苍白。

陈思靠在哥哥肩上,小声啜泣着。

回到家中,陈远和陈思开始着手处理父亲的后事。

母亲坐在沙发上,神情恍惚,似乎还没有完全接受丈夫已经离世的事实。

"妈,您先休息一下。"陈思轻声劝道,扶着母亲回房间休息。

陈远则打开父亲的书房,开始整理需要的文件。

翻找中,他发现了父亲的遗嘱,那是一个简单的信封,上面写着"家人请启"。

拆开信封,里面是父亲工整的字迹:

"远儿、思儿: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了。我一生平淡,没有留下太多财富,只有这套房子和一些积蓄,都留给你们母亲养老,你们不必担心。
关于后事,我有一个请求:不要通知亲戚参加葬礼,只需要你们和你们妈妈,再加上我几个老朋友就足够了。按照我的方式,简单而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你们或许不理解,但请相信,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有些事情,等到时机成熟,你们自然会明白。
爱你们的父亲"

陈远念完信,心中百感交集。

父亲一向是个温和的人,很少对亲戚朋友有所抱怨,为何会有这样的遗愿?

正当他沉思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是母亲的姐姐李阿姨。

"远儿,听说你爸爸...是真的吗?"李阿姨的声音充满了悲伤和不敢相信。

陈远不知道消息是如何传出去的,但他如实回答:"是的,李阿姨,爸爸昨晚走的。"

"那葬礼是什么时候?我们都会来送他最后一程。"

陈远深吸一口气:"李阿姨,按照爸爸的遗愿,葬礼会很简单,只有直系亲属参加。"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什么意思?不让我们参加?"

"不是不让,是爸爸的遗愿..."

"胡闹!"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是李阿姨的丈夫王伯,"你爸爸是我们的亲人,葬礼怎么能不让亲戚参加?这是什么道理!"

陈远握紧了电话:"王伯,我理解您的心情,但这是爸爸的遗愿,我们必须尊重。"

"胡说八道!一定是你们自作主张!"王伯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们明天就过来,这事没完!"

电话被粗暴地挂断,留下陈远站在原地,感到一阵疲惫。

这时,陈思走了进来:"哥,怎么了?"

陈远将通话内容告诉了妹妹,陈思叹了口气:"我就知道会这样。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呢?"

"我也不明白。"陈远继续翻找着父亲的文件,突然,他的手碰到了书架最里层的一个小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陈旧的日记本。

"这是..."陈远翻开第一页,上面的日期显示这是父亲二十年前开始写的日记。

02

第二天一早,门铃声急促地响起。

陈远打开门,看到王伯和李阿姨站在门口,王伯的脸色阴沉。

"进来吧。"陈远侧身让他们进门。

客厅里,母亲正坐在沙发上发呆,看到姐姐进来,勉强打起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阿姨快步上前,抱住妹妹,两人都流下了眼泪。

王伯则直接坐到了陈远对面:"小陈,你爸爸的事我们很遗憾,但葬礼不通知亲戚参加,这不合情理啊!"

陈远平静地说:"王伯,这是爸爸的遗愿,写在遗嘱里的。"

"拿出来我看看!"王伯伸出手。

陈远将遗嘱递给他,王伯快速浏览了一遍,冷笑一声:"就这么几句话,谁知道是不是你们伪造的?"

"王伯!"陈思忍不住提高了声音,"那是爸爸的字迹,我们怎么会伪造?"

王伯不为所动:"就算是真的,老人家临终糊涂了也是有可能的。亲戚不到场,传出去多难听?别人会怎么想我们这些亲戚?"

陈远深吸一口气:"王伯,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我们必须尊重爸爸的遗愿。"

"你!"王伯拍案而起,"你这是存心不给我们面子!你爸在世的时候我们没少帮衬,现在他走了,连最后一面都不让我们见?"

李阿姨拉了拉丈夫的衣袖:"老王,别这样,孩子们也不容易..."

王伯甩开妻子的手:"你别拦我!陈家这些年仗着你妹妹嫁得好,早就看不起我们了!现在连这点面子都不给,我今天非要说个明白!"

陈远冷静地看着王伯发作,他知道王伯一向好面子,爱在亲戚中显摆自己的地位。

父亲生前对王伯的行为多有不满,但念在亲戚情分上,从不与他计较。

"王伯,您先冷静一下。"陈远说,"爸爸的葬礼定在后天,会按照他的意愿简单进行。如果您实在想表达哀思,可以在葬礼后自行祭奠。"

王伯气得脸色发青:"好,好得很!陈家出了你这么个不孝子,连长辈的话都不听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不就是怕我们来要东西吗?老陈留下的房子和存款可不少啊!"

这句话如同一根导火索,点燃了陈远的怒火:"王伯!请您慎言!我父亲刚走,您就开始惦记他的遗产?"

"你!"王伯指着陈远,气得说不出话来。

随即他冷笑一声:"好啊,既然你们如此决绝,那别怪我不客气。这事我会告诉所有亲戚,让大家都知道陈家是什么德行!"

说完,王伯拽着李阿姨就要离开。

李阿姨依依不舍地看着妹妹,但最终还是跟着丈夫走了出去。

门关上后,母亲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你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下亲戚们都会怨恨我们..."

陈思安慰道:"妈,别担心,爸爸一定有他的理由。"

陈远沉默不语,他想起了昨晚发现的那本日记,或许答案就在那里面。

晚上,当母亲和妹妹都休息后,陈远独自坐在书房,开始翻阅父亲的日记。

日记内容大多是生活琐事,但在十五年前的某一页,陈远发现了一段特别的记录:

"今天又和老王起了争执。他向我借了十万元说是做生意,现在问他要,他却说是我们家的分内之事。李芳(母亲的姐姐)夹在中间为难,我不想让姐妹感情受损,只好作罢。但这件事让我看清了一些人的本质。"

陈远继续往后翻,发现类似的记录不止一处。

父亲在日记中记录了与王伯之间的多次矛盾,以及亲戚们在背后的议论和算计。

"难怪爸爸会有那样的遗愿..."陈远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门铃再次响起。

打开门,陈远惊讶地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门口。

"你是...赵叔?"陈远认出了这位父亲的老友。

赵叔点点头:"听说你爸走了,我来看看。"

陈远将赵叔请进屋,倒了杯热茶。

赵叔环顾四周,目光停留在陈远手中的日记本上。

"你爸的日记?"赵叔问道。

陈远点点头:"是的,我想知道爸爸为什么不愿意让亲戚参加葬礼。"

赵叔叹了口气:"你爸是个重情义的人,能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有他的理由。"

03

"赵叔,您和我爸交往几十年,他有没有提起过与亲戚之间的矛盾?"陈远问道。

赵叔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你爸是个心软的人,很多事情他宁愿自己咽下去,也不愿意伤害亲情。但有些伤害,即使不说,也会在心里留下疤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远若有所思:"我在日记里看到,王伯曾经向爸爸借过钱,后来不认账。"

"何止是这些。"赵叔摇摇头,"你爸退休后的那笔抚恤金,本来是打算给你妈养老的,结果被你王伯知道了,三番五次上门,说什么亲兄弟明算账,你妈和你李阿姨是亲姐妹,理应分担..."

陈远震惊地看着赵叔:"王伯居然要分爸爸的退休金?"

赵叔点点头:"你爸不忍心让两姐妹闹翻,偷偷给了一部分。这事他瞒着所有人,连你妈都不知道。"

陈远想起父亲晚年省吃俭用的样子,心中一阵酸楚。

"还有一次,"赵叔继续说,"你表弟结婚,你王伯逼着你爸出大额礼金,说是长辈的体面。你爸拿不出那么多,还向我借了一部分。"

陈远握紧了拳头:"爸爸从来没跟我们提过这些事。"

"他不想让你们为难。"赵叔叹息道,"亲情淡漠到这种地步,与其让老人在最后一程看着亲戚们客套寒暄,不如守着几个真正在意的人,踏踏实实说说话。这可能就是你爸不想让亲戚参加葬礼的原因之一。"

陈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赵叔的话让他想起了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真正的亲情不在嘴上,而在心里。"

"赵叔,明天是爸爸的葬礼,您一定要来。"陈远真诚地说。

赵叔点点头:"一定来,送老陈最后一程。"

送走赵叔后,陈远回到书房,继续翻阅父亲的日记。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逐渐理解了父亲的选择。

那些表面上的亲情,实际上掺杂了太多的利益计算和虚情假意。

第二天一早,陈远接到了几个亲戚的电话,都是询问葬礼的事情。

陈远依然坚持父亲的遗愿,婉拒了他们的参加请求。

"哥,亲戚们都很生气。"陈思担忧地说,"他们说要一起来闹。"

陈远平静地回答:"没关系,这是爸爸的心愿,我们必须尊重。"

中午时分,几辆车停在了陈家门口。

王伯带着几位亲戚气势汹汹地走上前来。

"开门!"王伯拍打着门,声音洪亮。

陈远打开门,冷静地面对着愤怒的亲戚们:"各位,请冷静。"

"冷静什么?"一位表叔指着陈远的鼻子,"不让我们参加葬礼,这是什么道理?老陈生前和我们相处得好好的,这是你们自作主张!"

陈远拿出父亲的遗嘱:"这是我父亲的遗愿,字迹可以对比。"

王伯一把抓过遗嘱:"谁知道是不是伪造的?就算是真的,那也是你们蛊惑的结果!老陈怎么会不让亲戚参加葬礼?除非..."

王伯突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气势:"除非你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陈远看着王伯变化的表情,心中生出一丝疑惑。

难道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亲戚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有人指责陈远不孝,有人猜测陈家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气氛一度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赵叔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都别吵了!"赵叔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所有人安静下来。"老陈临终的愿望,你们这些所谓的亲戚有什么资格反对?平时对老陈关心过吗?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想起他是亲戚!"

王伯的脸色变得难看:"老赵,这是我们陈家的家事,轮不到外人插嘴!"

赵叔冷笑一声:"我是外人?那你们这些只会伸手要钱的人算什么?老陈生前受了多少委屈,你们谁知道?家里矛盾太大,亲戚们一来,只会让气氛更紧张。与其让老陈带着遗憾走,不如按照他的心愿,简简单单地告别。"

陈远的心中一震,这正是父亲不愿让亲戚参加葬礼的第二个原因——家里矛盾太大,亲戚们来了,容易炸锅,不能让老人带着遗憾走,更不能让亲情在争吵中彻底碎成渣。

王伯被赵叔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其他亲戚也渐渐安静下来。

"葬礼明天上午九点,按照老陈的遗愿进行。"赵叔平静地说,"尊重死者,是对生者最基本的尊重。"

亲戚们逐渐散去,只有王伯临走时恶狠狠地瞪了陈远一眼:"这事没完!"

送走亲戚后,陈远心中仍有疑惑。

他决定继续翻阅父亲的日记,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深夜,当家人都睡下后,陈远坐在书房,将父亲的日记本翻到了最后几页。

陈远的手微微颤抖,翻开父亲日记本的最后一页,那些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父亲的心声。

看到最后几行字时,陈远的心猛地一沉,喉咙发紧:"原来...这才是爸爸不想让亲戚们参加葬礼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