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我军经过紧锣密鼓的作战准备后向位于我方边境的越军发动进攻。从交火开始后,我军在越南战场进展顺利,相继攻占高平、老街,到开战第10天,也就是1979年2月26日,我军已到达谅山,准备攻克越南军事重镇谅山。
我军共集结约83000人,准备向谅山地区越军实施围攻。一旦拿下谅山,那越南首都河内再无险可守。越南方面对我军进攻谅山已然紧张,危急时刻,越南背后的大哥苏联发话了:只要这场战争的规模是有限的,苏联不会进行武力干预。
1979年2月17日战争打响时中国就已明确声明,这是一场惩戒作战,规模是有限的,而苏联放言“只要战争规模是有限的,不打算进行武力干预”。不论苏联是否武力干预,中国都会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实施。
1979年2月17日,我军约22.5万人对越发起反击作战。越军总共的正规部队兵力约600000人左右,有近300000人分别驻扎在老挝和柬埔寨,300000人在本土,有100000人驻扎于越南南部。所以,战争初期和我军在越南北部作战的越军正规部队约200000—250000人左右。
1979年越军正规部队部署在越南首都河内附近的防御力量有5个师(308、320、329、386、431师)和4个旅(第45炮兵旅、329工兵旅、202装甲旅、241防空旅)。在和我方领土的交界地带,越军部署有6个师和1个团。
这些越军的正规部队有着苏联援助,在抗美、抗法的斗争中也缴获了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当时越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越军战斗力虽然强,但是只会小规模作战,论大规模作战,越军战斗力也就那样。

在战场上对我军造成阻碍的主要还是越南的民兵组织。由于长期作战,这些民兵组织和正规军的战斗力不相上下,约150000越南民兵在前线和我军交火。这些越南民兵不仅作战经验丰富,且善于伪装,擅长在越北山区进行山地游击战。
在战斗的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我军两支纵队直插越军阵地,仅用了9天就攻占了越南北部的高平、老街等阵地。
在第一阶段作战期间,曾发生了几件重大事件,尤其是在1979年2月20日—1979年2月26日的这一周时间里。
第一件大事便是我方在1979年2月17日向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后的第一次战斗情况报道,当时我们向全世界宣布“已经给越南军队造成了沉重打击,向越南境内推进了10公里,占领据点26个,摧毁导弹基地7个,越南伤亡100000人”。
在战争打响后,美国便声明在中越之间保持中立,不久美国又发表观点“越南侵柬要先于中国侵越”。不仅如此,苏联也对我们这场正义战争持反对意见,搬出苏越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强硬要求我们“在还不太晚时候停止”。面对国际压力,我们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在几天时间内相继拿下了黄连山省的孟姜、高平省的重庆、谅山省的东登、广宁省的芒街等阵地。
第二件事便是下一步的行动——进攻谅山。谅山省作为越南北部的军事重镇之一,驻扎有越南精锐第3师,越南军方将此地视为阻挡我军进攻的“天堑”。我军为了进一步达到“惩罚”越南目的,决定继续向谅山省发动进攻。
我军已占领了河江、高平、广宁和谅山省外围地区,到1979年2月26日,进攻谅山的部队全部集结完毕。

谅山再往南便是越南首都河内,两地之间是茫茫无际的平原地带,谅山就是越南的最后一道防线了,他们势必会尽全力防守。我军也正好可以借此一战重创越军精锐部队。
事实也确实如此,黎笋通过电台发表讲话,要与我军在谅山决战。之所以出此狂言,主要原因是没有防线了,且越军主力精锐部队第3师就在谅山,越军第3师打过抗美战争,擅长进攻,战斗力强悍,又被称为金星师。黎笋集团希望在谅山抵挡我军进攻,实现扭转战局目的。
我军在部队集结期间就已对驻扎在谅山的越军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作出相应部署调整,将主攻谅山部队定为第55军和第54军162师。同时命令第43军主力和第50军148师在禄平方向协同进攻。我军在策划谅山战役时共集结7个师,83000人,就是要了一举拿下谅山,震慑河内。
1979年2月27日,解放军集结完毕后向越南谅山省发动进攻。早在进攻前夕,我军就计划通过“围点打援”战术消耗掉越军剩余精锐部队。战斗刚开始,我军炮兵部队几百门大炮一同射击,场面相当震撼。许世友将军给55军下了一个狠命令“谅山一间完整的房子都不准留”。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摧毁谅山的军事设施,同时也是为了吸引敌人的增援部队。为了“围点打援”,我军还刻意营造出“谅山阵地坚固”的假象,并在2月底的时候仍未攻占谅山。本意就是控制战争进程,吸引黎笋向谅山调集增援。

黎笋确实中计了,不断增派援军,还将在柬埔寨的一部分精锐部队调回越南。在我军攻打谅山时,黎笋从柬埔寨紧急抽调三个师,企图增援谅山。
与此同时,我军的“围点打援”计划开始,一个“大口袋”正在形成。紧要关头,苏联顾问向黎笋报告“根据苏联卫星侦察得知,中国在谅山东南和西南方向的100000多人的部队正迅速向两侧运动,形成口袋之势”。
得知消息后,黎笋下令不再增援谅山,撤到河内以北布防。“围点打援”计划被越军识破后,我军全力进攻谅山,1979年3月4日谅山告破。
按理来说苏联还向越南提供装备,为什么在我军围攻谅山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呢?
这还需要从苏联人在1979年2月20日—1979年2月26日期间的,苏联海军在这期间确实向我方海域派了两条舰船,同时还有11艘舰船撤离了越南海岸。
另外,期间苏联还向越南运输了军事装备,并派出军事代表团帮助越南军方。从表面工作看苏联是继续支持越南的,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苏霍洛夫元帅在庆祝苏军和海军建军61周年的集会上要求我们“把手从越南缩回来”,苏联大使馆武官特拉科夫上校也要求我们立即撤军。
苏联方面在各种对外发言上是很强硬的,但实际行动却出卖了自己。苏联武官特拉科夫向驻莫斯科西方和亚洲的外交官发出的信号是“只要这场战争的规模是有限的,苏联就不会进行干预”。

为何苏联前后态度会出现如此反差?
原因一,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和美国正处于“冷战”中,一旦苏联继续支援越南,他们就需要同时面对中国和美国的压力,一旦直接介入中越边境战争,美国很可能会趁虚而入,在军事上对苏联是不利的。
原因二,利益考量。苏联和越南确实是军事同盟,但苏联方面认为直接干预战争可能会使苏联付出巨大代价。我军在越南战场上投入约55~60万人,一线参战22.5万人,但主力军已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应对苏联介入。
原因三,苏联正在酝酿在阿富汗战争,如果此时卷入东南亚战场,将会使苏联的军事资源分散,到时候苏军都被投放在外部战场,国内防御空虚,难以抵御危机。为了一个越南做出如此牺牲,对苏联来说是不值得的。
如果苏联继续干预,战争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是各方都不想看到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