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思考可以归结为一个出发点:走孤立主义路线的特朗普,被迫干起了干预主义勾当。
今天早晨,美国袭击了伊朗的三个主要核设施。 特朗普在电视讲话中表示,伊朗“关键的核浓缩设施已被彻底摧毁”。他威胁说,如果伊朗现在不实现和平,美国将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
虽然偏离孤立路线,但动手实在太诱人
美国攻击伊朗核设施,对美国来说同时满足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打是最优选择,即使要暂时偏离一下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路线。
在以色列连续几天的空袭之后,伊朗已变得更加脆弱,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彻底解决伊朗核威胁的最佳时机,攻击同时具备了战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同时,在以色列的穷追猛打下,伊朗的反击能力接近消耗殆尽,越来越可能通过加速核能力的构建来追求不对称优势,对核设施的打击也具备必要性。
特朗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浓缩能力,并阻止这个世界头号恐怖主义支持者构成的核威胁。伊朗这个中东恶霸现在必须实现和平。如果他们不这样做,未来的袭击规模将更大,也更容易。”

局势升级,就是结束
目前各路媒体报道,都在担忧美国的攻击升级了局势,可能会引发市场对局势升级的担忧。但这种担忧很可能仅仅是一种惯性外推。
一周以来,伊朗面对以色列打击而进行的反击,虽然得以 突破防空系统,袭击城市,也确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但冲突开始几天后,伊朗发射的导弹数量就显著下降,并且反击的性价比很低,总体上与其官方调门相比,显得软弱无力且缺乏目的性。这一点从一周来市场相对克制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市场过去一周担忧的焦点,其实就是伊朗的核能力,怕它被逼急了真的丢一颗核弹。白宫上周确认了伊朗尚未拥有核武器,今天又把伊朗核试验最后的希望福尔道给炸了。这基本消除了伊朗的核风险。
事实上,中东风险已经被大大地中和。市场担忧的伊朗的终极反击能力已经被消除,局势升级就是结束。
一心想走孤立路线的特朗普,愿意冒着国内的反对声音下手,就是看准了长痛不如短痛,眼下看似扩大了冲突,实际上恰是掐灭了烟头,消除了火星。
伊朗政权倒不到,伊朗国内乱不乱,不care了;反正 美军又没派地面部队,一共就扔了 6颗炸弹,30颗战斧,这买卖划算。 只是诺贝尔和平奖估计是没戏了。

只有霸权美国才能维持霸权美元
没有了核威胁,伊朗再乱也就是一个大号叙利亚。以色列也许会不堪其扰,但对美国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主要也就集中在短期的航运和原油波动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发生后,黄金下跌,美元上涨。
伦敦现货金从6月13日的3435.35美元/盎司下跌到6月20日的3368.25美元/盎司,而美元指数则从冲突前的97.8655升至最高98.8911。

这反映了避险需求正在从黄金转移回美元。
今年以来黄金涨,美元跌的基本逻辑是,特朗普孤立主义路线在拒绝美国国际义务的同时,也丧失了美元国际体系这个权利。
而如今,尽管是被迫,但特朗普在伊朗问题上正在偏离孤立主义路线,走回干预主义老路,美国的全球影响力边际回升了,美元体系自然就边际巩固了,美债的风险就边际减弱了。于是美元涨,黄金跌。
而美元的快速上涨又触及港币的弱方保证,造成香港金管局回收港币流动性以维持联系汇率,港股在上周就受到了较大冲击。特别是前期上涨较大的创新药和新消费领域。
于是上周市场就出现了看似矛盾的情况:同样受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原油涨但黄金涨;美股涨,但港股跌。
就目前的条件,展望未来。如果特朗普确实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消除伊朗核风险,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合意的:既没有因为陷入中东战局而增加大额战争开支;又展示了美国还是有干预的能力和意愿,边际改善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重新提升全球购买美债的意愿,东升西降的局面会出现相对的边际逆转。
对市场来说,风险偏好和避险需求都将向美元资产边际转向。对股市来说,影响肯定是结构性的。能源、军工、航运等行业表现可能相对更好,而受风险偏好回归美国影响,高成长行业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但是,这都是短期影响。特朗普出牌,谁能预测呢?等他打出孤立主义的下一张牌,局面就又不一样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