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低头”?印度防长5年来将首次访华。
然人还未到,“不善”的声音却是先来,看来印巴冲突印度的败仗,印度却是对中国憋了一口气。

印度防长访华前的矛盾信号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即将启程的中国之行,是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防长时隔5年的首次访华。
然就在辛格准备动身之际,他的首席顾问、国防秘书主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对中印关系发表了异常强硬的言论,毫不掩饰地表示,在新一轮印巴冲突之后,印度对中国的“信任度很低”。

印度国防秘书称,“朱砂行动”后对中国信任度很低
显然,印巴冲突印度的败仗,便是让莫迪上了心,而矛盾转移到中国,自然便是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很不满”。
印度空军斥资88亿美元采购的36架“阵风”战机,在实战中却被单价仅7000万美元的中国造歼-10CE击落,而法国吹嘘的“频谱电子战系统”在红旗-9面前形同虚设。

而致命的是,这一对比却是暴露了印度装备体系的致命弱点。
印度战机的“万国牌”配置成为协同作战的噩梦。来自法国、俄罗斯、以色列等不同国家的战机数据链互不兼容,最终导致战场信息无法共享。

而巴基斯坦以中国ZDK-03预警机为核心,构建的“空天一体”作战网络,形成了“发现即摧毁”的杀伤链。体系化作战能力上的代差,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空战惨败后,印度空军司令公开表达了对本国军工业的愤怒:“几乎没有一个项目能按时完成”,罕见的自我批评再次揭示了印度国防自主化计划的困境之外,也为辛格此次访华埋下了伏笔。

实际在印巴冲突后,印度的外交动作显示出微妙的战略调整。特朗普在6月19日邀请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共进午餐,便引发印度国内政治风暴。
印度国大党猛烈抨击莫迪政府,称这是印度外交的“重大挫折”,并讽刺这是对莫迪“拥抱外交”的沉重打击。

面对美国的“冷落”,印度突然转向中国示好。
典型的“既想坐席又要拆台”心态,试图在中美之间摇摆,然日前的G7峰会,莫迪的脸色可并非好看,虽然被邀请,但特朗普却并未给到莫迪眼色,甚至合照都是在队伍边,与2024年还能站在C位拜登旁边的待遇,可谓大相径庭。

但印度的战略转向显得犹豫不决。毕竟在上合组织就中东问题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时,印度拒绝署名,强调“自己从未参与相关讨论”。
这样的暧昧态度,实际在2024年金砖扩员议题上,印度便有先例。

而这种矛盾心态同样体现在去美元化问题上。当上合组织和金砖大多数成员积极推动本币结算时,印度却经常以风险太大为由表现出迟疑。
所以此次印度防长来华,人还未启程,却先声表达“对华信任度极低”,可见印度主打一个双面面孔。

而印度越是甩锅的大声,可见其困境越大。
印度撑不住
印度国防秘书将“不信任中国”的理由归结于中巴防务合作,却是刻意回避了一个事实,巴基斯坦击落印军战机的武器系统,正是印度自己曾求购却被法国延迟交付的同款阵风战机。

而印巴战场的失败,对于受挫的印度打击不小,且印度尤其看重胜利,即使印度败仗,但印度境内依旧大搞舆论战,宣传“印度胜利”,而为转移视线,印度需要替罪羊,而中国成了转移国内怒火的最佳靶标。

当然,这是明面的算盘,印度虽然一边拒绝签署谴责以色列声明、阻挠金砖扩员议程、抵制去美元化倡议,但同时也一边高调支持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声称要“加强多边安全合作”。
说明印度既想借中国主导的平台提升话语权,又恐惧被边缘化。而究其根本是因为印度经济实在依赖中国。

中国稀土收紧出口后,印度75%的锂电池生产线停工,电动车产业陷入瘫痪。
要知道,“印度制造2.0”投入260亿美元,因为缺少原料,使得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却从15.4%跌至14.3%。这对于靠借制造业累积本国GDP的印度来说,终是致命。

可以说,离开中国供应链,印度寸步难行,且狠狠打脸印度防长吹嘘的“80国依赖印度军火”。
而印度国防秘书的狠话,特意选择在印度国防长辛格即将访华前,也不过是一场给国内观众看的“底线思维”表演。

对外渲染“中国威胁”掩盖“朱砂行动”失败,将战略失误转化为“悲情抗争”。对内用“80国求购印度军火”的神话,遮盖军工产业链对中国稀土、电子元件的依赖。
显然莫迪的心结既不想承认中国的崛起,又不得不承认印度对中国的依赖。既需要中国的稀土与市场,又恐惧中国的影子,既想坐上大国牌桌,又忍不住掀桌。

终是既要又要,然这样对华强硬的政治表演秀,印度怕也是撑不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