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首长退伍前把旧红旗车3万卖我,某天开车时爆胎,我拿备胎时愣了

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叫李强,今年三十二岁,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

三年前,我从部队退伍时,遇到了一件改变我一生的事情。

当时我们连队的老首长王政委也要退休了,他开了二十多年的那辆老红旗车要处理掉。

王政委说这车跟了他大半辈子,舍不得卖给别人,问我愿不愿意接手。

三万块钱,对当时刚退伍的我来说不是小数目,但我还是咬牙买下了。

我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二手车交易,却不知道,这辆车里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直到那个下雨的傍晚,我在高速公路上爆胎,当我打开后备箱准备换备胎的时候……

我彻底愣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叫李强,1991年出生,河南人,2012年参军入伍,在某集团军服役了八年。

退伍那年,也就是2020年,正赶上疫情,很多事情都不太顺利。本来已经联系好了工作,结果因为疫情延期,我只能在部队多待几个月。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连队的政委王建国也到了退休年龄。

王政委是个传奇人物,今年六十岁,在部队干了四十年。听老兵们说,他年轻时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过功,后来一路从排长干到了政委。

"小李,过来一下。"那天下午,王政委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政委,您找我什么事?"我立正站好。

"坐下说话。"王政委给我倒了杯茶,"你马上就要退伍了,工作联系得怎么样?"

"已经联系好了,在郑州一家公司做销售。"我如实回答。

"不错,年轻人要敢于闯荡。"王政委点点头,"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您说。"

王政委走到窗边,指着楼下停车场里的一辆红色轿车:"看见那辆红旗车了吗?"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那是一辆看起来很有年代感的红旗轿车,车身是暗红色的,虽然有些年头了,但保养得很好。

"看见了,那不是您的车吗?"我问道。

"是的,这车跟了我二十多年了。"王政委的语气中带着不舍,"1998年买的,当时花了十八万,那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块。"

"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感叹道。

"是啊,当时我媳妇还跟我吵了一架,说我败家。"王政委笑了笑,"但这车确实没让我失望,这么多年来,从来没在路上撂过挑子。"

我静静地听着,不知道政委想要说什么。

"小李,我下个月就退休了,要回老家养老。"王政委转过身看着我,"这车我想处理掉,但又舍不得卖给不认识的人。"

"您的意思是……"我隐约猜到了什么。

"你愿不愿意接手这辆车?"王政委认真地看着我,"我知道你退伍后要在城市里工作,有辆车会方便很多。"

说实话,我确实需要一辆车。在城市里工作,没车确实不太方便。但问题是价格,我刚退伍,手里没多少钱。

"政委,这车现在值多少钱?"我小心地问道。

"按市场价,这种年份的红旗车,保养得好的话,大概能卖五六万。"王政委说道,"但我不想赚你的钱,三万块,你看怎么样?"

三万块!这个价格确实很诱人,但对当时的我来说,也不是小数目。我退伍费加上这些年的津贴,一共也就四万多块钱。

"政委,您让我考虑一下行吗?"我说道。

"当然可以,不着急。"王政委很理解,"你好好想想,有决定了告诉我。"

回到宿舍,我一直在纠结这件事。三万块买一辆二十多年的老车,值不值得?

"强子,你在想什么?"同宿舍的小张问道。

我把王政委要卖车给我的事情说了一遍。

"红旗车啊!"小张的眼睛亮了,"那可是好车,虽然年头长了点,但红旗的质量没得说。"

"关键是要三万块,我手里就这点钱。"我有些犹豫。

"你傻啊,政委的车你还不放心?"小张拍了拍我的肩膀,"而且人家愿意便宜卖给你,说明把你当自己人。这种机会可不多。"

小张的话让我下定了决心。第二天,我就去找了王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委,我买了。"我直接开门见山。

"好!"王政委很高兴,"我就知道你是个有眼光的小伙子。"

"什么时候办手续?"我问道。

"今天下午就可以,我已经把相关材料准备好了。"王政委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文件袋,"车辆登记证、行驶证、保险单,都在这里。"

下午,我们一起去了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整个过程很顺利,一个小时就办完了。

"小李,从今天开始,这车就是你的了。"王政委把车钥匙递给我,"好好对待它,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谢谢政委,我一定会爱惜它的。"我郑重地接过钥匙。

"对了,车子的使用说明书和维修记录都在车里的储物盒里,你有空看看。"王政委提醒我,"这车虽然老,但底盘扎实,只要正常保养,再开十年没问题。"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红旗车里,仔细观察着这辆即将陪伴我的座驾。

内饰虽然有些陈旧,但非常干净,看得出王政委平时很爱护这辆车。座椅是真皮的,方向盘也包着皮套,中控台擦得一尘不染。

我打开储物盒,里面整齐地放着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本,还有一些零散的票据。

翻开维修记录本,我惊讶地发现,这辆车的保养记录非常详细。从1998年到2020年,每一次保养、每一次维修都有详细记录,包括日期、里程数、更换的配件等等。

"这政委也太仔细了。"我心中感叹。

从记录来看,这辆车22年来总共跑了35万公里,平均每年1.6万公里,对于一辆私家车来说,使用强度不算高。而且每5000公里就保养一次,从来没有间断过。

最让我感动的是,维修记录本的最后一页,王政委写了一段话:

"这辆车陪伴了我22年,见证了我从营长到政委的成长历程。现在要与它告别了,希望新主人能够善待它,让它继续发挥余热。——王建国2020年9月"

看到这段话,我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承载着一个老兵的情感和回忆。

第二天,我开着红旗车在营区里转了一圈。虽然是22年的老车,但开起来依然很稳,发动机声音也很平稳。

"强子,你这车不错啊!"战友们都很羡慕。

"王政委的车,能不好吗?"我自豪地说。

"这红旗开出去多有面子,比那些日本车强多了。"班长赞叹道。

确实,红旗车在那个年代是身份的象征。虽然现在有些过时了,但那种厚重的质感和独特的气质,是其他车无法比拟的。

一个月后,我正式退伍了。王政委也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山东老家。

"小李,以后有机会到山东,一定要来看看我。"临别时,王政委拍着我的肩膀说。

"一定的,政委。"我敬了个军礼,"您保重身体。"

"这车就交给你了,好好开。"王政委最后看了一眼红旗车,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开着红旗车离开部队,我心情很复杂。这辆车不仅仅是我的交通工具,更像是连接我和部队的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郑州,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红旗车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上下班、出差、周末回家,都离不开它。

同事们对我这辆车也很好奇。

"李强,你这车挺特别的啊,现在很少见到这种红旗了。"销售部的王经理说道。

"二手车,从部队一个老首长那里买的。"我简单解释。

"保养得不错,看起来很新。"王经理围着车转了一圈,"这车当年可不便宜,十几万呢。"

"是啊,现在虽然不值那么多钱了,但开着很稳当。"我拍了拍引擎盖。

在城市里开红旗车,确实很吸引眼球。有时候停在路边,会有不少人围观。

"师傅,你这车哪年的?"有人会好奇地问。

"98年的,二十多年了。"我总是耐心回答。

"保养得真好,跟新车似的。"

确实,王政委把这车保养得太好了。即使开了22年,外观依然光亮如新,内饰也没有明显的磨损。

有一次,我开车经过一个汽修厂,老板主动跟我搭话。

"师傅,你这红旗不错啊,要不要卖?"老板很感兴趣。

"不卖,自己开的。"我摇摇头。

"你开价,我绝对不还价。"老板很认真,"现在这种保养得好的老红旗很难找了,很有收藏价值。"

虽然有人出高价收购,但我从来没有动过卖车的念头。这车对我来说,意义已经超越了它的商业价值。

工作一年后,我对这辆车更加熟悉了。它的脾气我基本摸透了:冷车启动时需要预热一分钟,高速行驶时最舒服的速度是90-100公里,市区行驶油耗大概在12个左右。

虽然油耗比现在的车高一些,但考虑到它的年龄和排量,这个表现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车从来没有在路上抛过锚,每次都能准时把我送到目的地。

"这车真的很皮实。"我经常这样感叹。

有一次,我带女朋友小雨去看她父母。

"强子,你这车真的有二十多年了吗?"小雨的父亲很惊讶,"保养得这么好。"

"是啊,之前的车主很爱护它。"我解释道。

"红旗车啊,当年的高档车。"小雨的父亲很感慨,"我们那个年代,能开上红旗车的都不是一般人。"

"现在虽然有些过时了,但质量确实没得说。"我说道。

"过时什么,这叫经典。"小雨的父亲很认真,"现在的车虽然配置高,但总感觉缺点什么,不如这种老车有分量。"

得到了女朋友家人的认可,我心里很高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已经开了这辆车两年多了。期间除了正常保养,没有出过任何故障。

"这车真是太省心了。"我经常对朋友这样说。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王政委,不知道他在老家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给他打电话,但又怕打扰他的退休生活,最终还是没有联系。

直到那个下雨的傍晚,一切都改变了。

那是2023年4月的一个周五,我刚处理完一个重要客户的事情,准备开车回家。天气预报说晚上有雨,我想早点回去,免得路上遇到堵车。

"李强,周末愉快!"同事们纷纷告别。

"你们也是,注意安全。"我收拾好东西,走向停车场。

上了高速公路,果然开始下雨了。我把雨刷器打开,减慢了车速。红旗车在雨中行驶很稳,这是它的优势之一。

开了大概半个小时,正当我准备从高速公路下来的时候,突然听到"嘭"的一声。

车身明显向右倾斜,方向盘也变得很重。

"爆胎了!"我立刻意识到出了什么事。

我小心地把车停靠在应急车道上,打开双闪灯,然后在车后50米处放置了三角警示牌。

"真是倒霉,偏偏在这种天气爆胎。"我抱怨着。

雨越下越大,我只能先在车里等等,看看雨能不能小一点。但等了十几分钟,雨不但没有变小,反而越来越大。

"算了,淋就淋吧,总不能一直在这里等着。"我下定决心换轮胎。

我记得王政委说过,备胎在后备箱里。我拿出钥匙,冒雨走到车后面,打开了后备箱。

后备箱很整洁,右侧放着一个工具箱,左侧是一些杂物。备胎应该在底下的备胎槽里。

我弯下腰,准备取出备胎,但当我看到备胎槽的情况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我呆呆地站在后备箱前,任由雨水打在身上,完全忘记了周围的环境。

在备胎的旁边,整齐地放着一个用防水布包裹的长方形物品。那个包裹看起来很精致,防水布是军绿色的,上面还有军用标识。

更让我震惊的是,在包裹的一角,用红色的线绣着几个字:"王建国同志收藏"。

"这是什么?"我心跳加速,伸出颤抖的手想要触摸那个包裹。

但理智告诉我,这可能是王政委的私人物品,我不应该随便翻看。可好奇心实在太强烈了,经过一番内心斗争,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包裹取了出来。

包裹并不重,但能感觉到里面有硬质的东西。我将它带回车内,放在副驾驶座上。

雨还在下,但我已经顾不上换轮胎了。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神秘的包裹上。

"王政委为什么要把这个东西放在车里?而且放得这么隐蔽?"我心中充满疑问。

我拿出手机,拨通了王政委的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喂,请问是哪位?"王政委的声音传来,还是那么洪亮。

"政委,是我,李强。"我激动地说道。

"小李?!"王政委显然很惊讶,"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车子出问题了?"

"政委,车子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爆了个胎。"我停顿了一下,"但是我在换备胎的时候,在后备箱里发现了一个包裹……"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下来,过了好久,王政委才开口:"你……你打开看了吗?"

"还没有,我想先问问您。"我如实回答。

"小李,你在哪里?"王政委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在高速公路上,距离郑州大概还有30公里。"我说道。

"你现在立刻找个安全的地方停车,然后把包裹打开。"王政委的语气很急切,"里面的东西很重要,我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时间告诉你的。"

"政委,这到底是什么?"我更加好奇了。

"你先看看再说,看完了给我回电话。"王政委说完就挂断了。

我开着车,在雨中寻找合适的停车地点。幸好前面有个服务区,我勉强用备胎开到了那里。

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停车后,我小心地打开了那个包裹。

防水布一层层揭开,里面露出了一个精美的木盒。木盒是红木材质的,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看起来价值不菲。

我打开木盒,里面的景象让我彻底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