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为民办实事
“五有”工作法凝聚矛盾
风险预防化解合力

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聚焦企业和群众所急所盼,通过实施年度实事项目的形式,在法治领域更好地聚焦群众关切、回应各方需求、解决治理难题。2025年,杨浦区委依法治区办面向全区征集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33项,推动法治惠民举措落地见效。本周起将推出系列专题信息,全面展现各部门法治为民的新举措和新成效。
矛盾风险预防化解
“五有”工作法
近年来,杨浦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创新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源头预防案案有质效、接收受理时时有渠道、分流办理事事有回音、矛盾化解桩桩有措施、为民解难件件有温度”的“五有”工作法,推动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和社会治理深度耦合,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广运用,定好“路线图”和“施工图”
聚焦“三个领域”,先期推广运用。召开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五有”工作法推进会,制定下发杨浦区《关于推广运用“五有”工作法加强矛盾风险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 将“五有”工作法先期推广运用于政法工作领域、矛盾风险重点领域以及基层治理领域,为后续更多领域推广运用夯实实践基础。
完善机制供给,加强协同联动。把人民满意作为“五有”工作法推广运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五有”工作法与“三所联动”机制、人民建议征集、信访法治化等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流程嵌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致力于推动各领域矛盾风险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进而助力平安杨浦、法治杨浦建设。
注入理论活水,打造宣传声势。区委政法委会同区检察院召开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五有”工作法理论研究暨推广运用启动会,聘请北京、上海两地知名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市级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党校专家及媒体记者组成专家顾问团,开展“五有”工作法理论研究工作,并同步加强线上线下立体式媒体宣传,为“五有”工作法注入活水、造好声势。截至目前,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五有”工作法推广运用工作已形成5项理论研究成果、1份实施方案、8个典型场景工作流程图和8个代表性典型案例,相关报道获《法治日报》头版、《解放日报》专版刊载。
源头预防,打造风险防控与
矛盾化解联动体系
风险预警前置,强化主动治理。区检察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信访法治化相结合,推行《潜在信访风险研判预警表》,对潜在矛盾实时监测、提前干预,依托“五有工作法”化解积案,提升矛盾预防能力。
多部门协同,形成化解合力。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部门建立劳动争议联合化解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线索移送、调查协作、欠薪保障等方式,确保劳动者维权“时时有渠道、件件有落实”。例如,某建筑公司拖欠工资案中,多部门协作追回60余万元,切实保障务工者权益。

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个案治理向类案预防延伸。区法院在打击侵权案件中运用“五有”工作法,不仅实现“案结事了”,更提炼类案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形成“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长效机制,减少同类纠纷发生。
便民服务,彰显法治为民温度
及时响应,畅通诉求表达。区法院打造“信、访、网、电”一体化服务平台,当事人可在线立案、查询进展;12368热线“有呼必应”,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回应。
判后答疑,增强司法透明度。推行“审判长判后答疑”制度,资深法官轮值窗口,主动解释裁判依据,消除当事人疑虑,从源头减少信访矛盾。
服务下沉,矛盾化解在基层。区检察院在街道设立“枫行远杨”检察官联络点,整合接访、调解、救助等职能,实现“家门口”解纷。

机制融合,精准破解民生难题。区司法局依托基层法治观察点、立法建议征询(集)点、人民建议征集点“三点融合”工作机制,聚焦电梯加装、业委会建设等民生难题,精准回应群众需求。长白新村街道联合区检察院共同开展居民区业委会“法治体检”,编制《长白新村街道业委会及物业法治体检清单》,形成“问题清单+风险预警+法治建议”的“体检报告”,通过系统性诊断与靶向治疗,为社区治理开出“对症良方”。
协同联动,提升矛盾风险预防化解效能
多元解纷,联动化解矛盾。区检察院构建“领导包案+检察听证+检调对接+司法救助”矛盾纠纷实施化解模式,更好调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量,凝聚“内外联动”合力,推动法治化实质性化解信访矛盾。区司法局联合区各执法司法单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五有”工作法推广运用,组织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等专业力量参与矛盾风险化解。
“三所联动”,推动共治共享。依托“三所联动”机制,区法院联合街道司法所、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及时互通共享有关案件信息并加强提醒、预警,积极推动群众参与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例如,延吉新村街道司法所调解员、派出所民警、法院社区法官组织辖区某小区的多位居民代表、施工单位、居委会、小区物业、街道房办、城管等多方主体,共同就小区内因加装电梯引发的邻里矛盾纠纷进行联合调解,成功解决一起拖延一年的加装电梯受阻问题。

规范流程,让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区司法局联合区检察院制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事项听证工作实施办法》,细化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流程图,为因生产经营活动申请多地外出、暂予监外执行对象申请回户籍地准备身后事、新入矫对象申请工作日至外省通勤等实际工作和生活需要提供便利。
“五有”工作法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杨浦的生动实践,是基层治理的创新之举。杨浦将持续深化探索,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化解矛盾风险,全力守护好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定,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