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骗子是从来都不说谎的,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事实,不怕你来考证。他们的看家本领就在于如何编辑、梳理和堆砌这些“事实”,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截然不同的意思。真相在谎言高手的掌中,就像面团在糕点师手里一样,搓圆得圆,要方得方。种艺术,就叫做误导,是操控人心的利器。误导有很多种手法,就比如一门武功有着许多路、手、招、式一样,分开来讲是一板一眼,运用起来千变万化。

第一个办法:筛选事实,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说,也叫做“实证偏差”。经典案例:某男子,从不抽烟喝酒、衣着严整、一丝不苟、素食、感情专一、养宠物、工作狂、有艺术头脑、有高超的表达能力、拥有大量拥趸——他简直是完美的好人!但真实情况是,他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反,另一个人抽烟、喝酒、放荡、不忠、撒谎成性、甚至滥用药物,你会认为他坏透了,其实他是肯尼迪。

第二个办法:组合事实。打个比方,张三身上有10个缺点,也有10个优点,现在让你来介绍张三的为人,你怎么办?你倘若要说张三的好话,你就可以列举张三的10个优点、2个缺点(列举缺点是为了让介绍看起来更真实);倘若要说张三的坏话,反着来就行。高明的办法是:一个大优点后面放一个小缺点,或一个大缺点后面放一个小优点,效果天壤之别。通过组织和罗列事实,就能达到目的,这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第三种方法,割裂事实。一个事实,有它自己的完整的逻辑和语境,且必定和其他事实有着特定关联,即单独的事实几乎不可能独自成立。通俗地讲,如果把一件事分开看,性质就可能完全不同。你如果孤立或是切割一个事实,你就等于把它改造(伪造)成了另一个“事实”,还不被认为是说谎。这也叫断章取义。比如有一张照片:左边的暴徒正在行凶,右边的受害者在奋力反击。倘若你只截取照片的右半边公布出来,看的人就会把“受害者”当成是攻击他人的暴徒,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

第四种方法:“滥用关联”,将一些原本毫无关联的事实堆叠到一起,给人造成一种概念上的错觉。这个常常手法运用在耗时较长的表达中,可能是访谈、新闻节目,也可能是报纸报刊。举个例子,笔者堆叠3个不相关事实:1.小明每天都喝水;2.小明的力气很大;3.小明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你可能得出三种看法:天天喝水力气大;天天喝水的人父亲去世早;父亲去世早的人力气都大。这个例子很荒唐,但真实生活可能更荒唐。

第五种方法:“哈哈镜效应”。字面意思,你去照哈哈镜,你可能看见一个又矮又胖的自己或一个又高又瘦的自己。一胖一瘦都是你自己,都是事实,呈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事实没问题,然而只要在描述和评论的手法上下一点功夫,就能达到想要的目的。把一个人身上的一个优点或一点贡献,大量渲染、拔得很高——只要高度够高、篇幅够长,那就等同于把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相应拔高了;相反,你也可以运用局部贬损的方法,来达到整体贬损的目的。

以上五种手法,说穿了一点都不高明,也不用多高的天赋,任何一个居民小区里的没读过书的老奶奶都能运用自如——比如她可以在每天傍晚的半小时内,将她周围邻居所有的丑事说上一遍(好事却一件不提),自家的好事也说上一遍(丑事一件不提),添油加醋、长年累月、风雨无阻、推成出新地说。听的人就会以为她就是小区里“最靓的仔”,其实说不定,她比那些邻居还烂呢。

这些都是古老的套路。它们能适用至今,只能说明人心的弱点始终没变过,所以操控的手法万变不离其宗。这些套路,用来忽悠没学过逻辑的小白们,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但如果学过哪怕一点点的逻辑,就能立刻拆穿西洋镜。或者,只要在听的时候,心里问一句:他这样说有什么目的?一切就可能变得清晰起来了。此外,大多数人习惯于听别人评论和判断,不习惯自己去判断和分析,所以经常被带进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