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琳

在中国,单单只论「武打」会是件门槛很高的谈资,倒是结合电影——武侠或功夫电影,就能变成谁都可以发表见解的大众文化。

2008年电影频道曾凭官媒权威,以人物传记脉络,请来50位中国武侠电影领军人物回溯近百年来的中国武侠电影往事,除了袁和平、刘家良、吴思远、张鑫炎等耳熟能详的宗师人物,甚少出现在聚光灯下的唐佳、董玮、丁善玺等人也没有放过。

《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2008)

因为是内地节目,所有嘉宾都被要求说普通话,大陆出生成年才去香港的吴思远和张鑫炎等人,倒是可以用江浙沪普接受采访,而刘家良、唐佳这种从小生活在粤语环境里的嘉宾,因为烫嘴的普通话,掐灭了许多可以深入挖掘的历史钩沉。

这套《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纪录剧集,为了凑足电影百年通史的恢弘气势,还拉上了只拍过一两部武侠电影的陈凯歌、冯小刚。陈凯歌评价说《卧虎藏龙》是「实在」的武侠,《无极》是「居中实在」的武侠电影。

当吴思远一本正经回顾自己对处女作《死亡杀手》没有导演剪辑权时,讲述人口里的「人微言轻」变成了黑底白字幕的「人仍年轻」,或许这就是历史记录者对历史的修正吧。

当然它也有其无可撼动的口述历史的珍贵,后辈丁善玺能坦然定性「张彻没有代表作」,这比随便一个编辑对张彻撰写几千字的臧否分析更加直接震慑。还有一些当事人记忆偏差的矛盾,也很值得玩味。

论到威亚到底是如何出现在中国武侠电影里,一同担任《云海玉弓缘》武术指导的刘家良和唐佳有了认知记忆的出入,好胜善辩的刘家良言说是自己从日本电影里学来的吊钢丝的策略,低调的唐佳却回忆两人是在美国电影《圣保罗炮艇》的片场受启发,觉得吊钢丝也可以用来展示飞檐走壁的轻功。

《圣保罗炮艇》(1966)

纪传体是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推崇的历史书写范式,正史和二十四史,也基本都是纪传体的编著。历史讲人事,人事该以人为主,制度和思想都发出于人。个人认为,被人串联起来的历史很有温度,但对初辨历史的新人来说,先过一遍编年和纪事本末体的大纲梳理,才能真正在风暴中认清人的力量。

由此,很有必要向对武侠电影有执念或一知半解的观众推荐一部在野非官方的宝藏作品,B站up主「食目」自制的编年体武侠电影史《武林往事——1920-2020百年武打影史》。

《武林往事——1920-2020百年武打影史》(2021)

刚被友人推荐时,我对这部个体自制的科普纪录片期望并不高,特别是开篇第七分钟就把民国第一女明星殷明珠的照片放错,放成了陈云裳的照片。

虽然也有1920年代邵醉翁的天一电影公司因投机倒把搅乱电影市场而被上海六大电影公司围剿歼灭的大事件科普,以及《盘丝洞》《火山红莲寺》等武侠神怪片的重要提及,但这其实都是百度百科很容易查到的影史「热知识」。

但真正让我有兴趣看下去,并最后觉得有必要向大家做一番推荐的理由,是作者超强的通史梳理能力。

解放战争后中国电影的传统从上海迁到香港,这是大众的共识,再拉个电影史专业的学生聊聊,大概也能说出几个朱石麟一样的典型导演或演员。而up主在沪港双城记的追根溯源中,却以粤剧名角薛觉先为线索,流畅地做个了武侠电影南渡历史的切面。

薛觉先是粤剧名角,为了从京剧中吸纳精华并优化粤剧的不足,也为了赶上1920年代民国电影热潮,便来到上海拍摄戏曲电影。粤剧在当时的上海属于外来戏种,颇受抵触,上海滩的黑帮也对初来乍到的薛觉先不甚友好。于是,觉得学习并命还重要的薛觉先,聘请了在广州开了八家武馆的刘湛做自己的保镖。

刘湛是谁?师承林世荣的知名武术家和武术指导。

林世荣是谁?黄飞鸿的嫡传弟子,也就是黄飞鸿的民间故事里的猪肉荣。

林世荣一生授徒万余人,迁到香港后曾著书立说,写下《工字伏虎拳》《铁线拳》和《虎鹤双形拳》等书籍公开发行,此举开了拳术套路只能秘传而不公开写作的先河。

如此南派北上的征途,是up主在历史沉沙中特意为我们梳理的线索,这还不够,追踪薛觉先之后的轨迹更是重要。

回到香港后,自觉需要海乃百川的薛觉先还从上海带来了京剧武生——袁小田,让其在戏班教粤剧演员北派武术。

刘湛和袁小田两位对中国武侠电影产生关键影响的南北宗师,就这样很巧合地被薛觉先勾连起来。

不熟悉刘湛的观众,大概对刘湛儿子刘家良的名字更有印象,他是刘湛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传人,也算是黄飞鸿的徒孙。随父投身电影事业后,名噪一时的《少林三十六房》《醉拳》和《七剑》等电影皆出自他的动作设计,属于香港武侠电影中硬桥硬马的指导流派。

《少林三十六房》(1978)

袁小田的儿子是袁和平,徒弟是唐佳,这两位北派传人,一同与南派洪拳组成了1950年代以来南北共流的香港武侠电影格局。

像这种往事钩沉的人物关系链,《武林往事》里还有不少,比如胡金铨中国古典美学的美术布景,也和《大闹天宫》的导演万籁鸣有不少关系。解放后万籁鸣曾短暂居住在香港,期间就相当赏识胡金铨的美术功底。

除此之外,《武林往事》还有许多官媒不便明说的细节。

为了彰显意识形态主体地位,1966年香港左翼电影公司长城出品的《云海玉弓缘》在大陆主流话语中一直被认为是新派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而更多人会如《武林往事》的讲述一样,认为邵氏出品的胡金铨《大醉侠》和张彻《独臂刀》才算是新派武侠电影成型的关键。

up主对张彻的前史也直陈不隐,明说他就是跟着国民党CC系张道藩奔赴台湾,在台官场失意后才来到香港开启新的事业高潮。

最后,《武林往事》对21世纪后的中国武侠电影总结,在我看来,有些失之简单的断论,当代人写当代史,终归有些只缘生在此山中的主观意见偏颇。武侠精神其实从来都不是核心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代表,可以看看近三年大陆电影票房前十都是什么类型。其次,好莱坞普世价值观的冲击,确实诞生了不少不中不西的武侠电影出口货,但融合吸纳永远是创新的前奏,毕竟连洋泾浜英语也有其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