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两“巨人”打架,“围观群众”却先遭了殃。

最近两天,除人民币外,包含日元、韩元、泰铢、越南盾在内,亚洲多数货币大幅贬值。

各国股市也是一路狂跌。

财经媒体们纷纷惊呼:“亚洲货币战争开打了!”。

屏幕前的你可能会好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在柏年看来,亚洲各国纷纷躺枪,和当下正在进行的“中美经济战”有着莫大的联系。

随着这场“战争”日渐白热化,“中美对决”还将会给世界、给国内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震撼?

一、中美经济

最近一组数字刷屏了国际金融市场:

3月份,美国CPI大超预期,而中国CPI却大幅低于预期。

其中,美国CPI增速为3.5%,创下了自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美国通胀再现升温势头,令国际市场恐慌。

另一方面,中国CPI却仅有0.1%,处于通胀与通缩的分水岭。

中美一个通胀恶化、一个快要通缩,为何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这其实源于当下正在进行的“中美经济战”。

自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繁荣、通胀长期下行,主要依靠2个合作体系——“中美合作体系”和“俄欧合作体系”。

两个合作体系,衍生出了2个最重要的大国产业链,分别是:

中国凭借人力成本优势,成为“世界工厂”,并源源不断地为世界、特别是美国输出价格低廉的产品;

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源源不断,为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提供能源支持。

这两个巨大的产业链,涵盖了中、美、俄、欧四个全球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势力。

在和平状态下,欧洲为了便宜的能源,向俄罗斯支付欧元;美国则为了便宜的商品,向中国支付美元。

便宜的能源和商品,共同给世界带来了低通胀和经济繁荣。

然而,在中美博弈和俄乌冲突发生后,全球产业链出现重大破坏。

中美方面,根据外交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已有1000多家中国企业,被美国列入制裁清单。

半导体产业当然是制裁“重灾区”。

但除半导体外,新能源、医药、汽车、纺织等领域,也纷纷进入了美国制裁名单。

最近,美国又对华发起“301调查”,剑指中国造船业。

对美国而言,这些手段当然是为了阻止中国崛起,是美国所主导的“中美脱钩”的重要一环。

但是如果没有了便宜的中国商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立刻替代“世界工厂”中国,满足美国人巨大的市场需求。

美国必然陷入“短缺经济”当中,这就是今天美国即使加息、也无法遏制高通胀的根源。

而中国呢?

因为制裁,我们呈现局部产能过剩的局面,由此带来了物价下行和长期低通胀

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疫情发生前,美国是全世界汽车价格的“洼地”。

然而疫情发生后,美国车价飞速上涨。二手车价平均涨幅甚至超过50%,一跃成为了超越美股的最好的“理财产品”。

同时在另一边,中国各大汽车厂商却因为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陷入了“内卷”和“价格战”当中。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人口虽然只有中国的1/4,汽车年销量却能达到我们的一半。

可惜的是,由于美国政府对中国汽车存在禁令,甚至不允许中国产零部件绕道墨西哥出口美国。

这就导致我们的多余产能,无法顺利输出美国市场,更加剧了中美车市的差距。

根据柏年查阅到的资料,截至到今年,同一型号美国经济型燃油车,较中国普遍贵出三成以上,新能源车则是普遍贵出五成。

例如新款丰田凯美瑞,最低配目前在美国卖21万人民币,在中国只卖不到16万。

中美汽车市场渐行渐远,这就是“两巨人打架”,在一个产业内的缩影。

二、美国通胀重燃

那么,这些和近期亚洲货币纷纷贬值、股市暴跌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谈到“经济战”背景下,中美各自的应对策略。

对美国来说,2024年是大选年,通胀问题又是选民关注度最高的话题。所以拜登政府以及美联储官员们,必须摆出“解决问题的姿态”。

2023年末,当时华尔街预计美联储将在2024年6月份开始降息。可是随着通胀再度抬头,美联储的降息预期,目前已经延后到了2024年末。

甚至有美联储官员坦言,2024年可能不降息,甚至不排除继续加息。

但是,加息能够控制通胀么?

刚才我们分析了,美国通胀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短缺”,而不是“需求过旺”。

加息可以抑制需求,但解决不了供给。

与此同时,“美元高利率”如果维持更长一段时间,会进一步虹吸全球流动性。

冗余资本如果全部堆积在美国金融市场,将会加速形成泡沫。

2023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时,主要选择了美股市场。借着“AI概念”的热潮,纳斯达克指数刚刚创下新高。

可是AI不可能无止境炒作下去,如果下阶段美股泡沫破灭,美元资本很可能会转向下一个战场——美国房地产市场。

根据标普的数据统计,2024年初美国房价已经顶着“高利率”、再度升温。

下阶段,如果资本从美股撤出、转战楼市,美国房价很有可能加速上行——如同2015年A股“杠杆牛”破灭后,内地房价大幅上涨一样。

届时房价的二次上涨,则将会给美国通胀这把“火”,再浇上一桶“油”。

三、亚洲货币战争

对于中国来说,面对美国的“脱钩压力”和“供过于求”的格局,我们的策略一是不断进行降息、刺激国内需求。

2023年,中国央行进行了3轮存贷款利率降息操作。但是从通胀数据来看,我们供需环境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缓解。

所以我们的存贷款利率,很快还会再降。柏年判断,时间点有可能就在二季度。

在降息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债券市场将延续牛市行情。

另一方面,对于老百姓来说,存款利率下调,要求我们尽早选择长期限的存款产品,提前锁定利率。

有关存款利率下调,普通家庭如何进行投资应对,柏年在往期作品中有过分析。

中国的第二个应对方法,就是坚决进行产业升级,向美国以外市场输出产能。

例如,最近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中德高层访谈的重点内容,就是双方车企合作、开发新能源车型,共同瓜分欧盟汽车市场。

同时,中国这一轮产业升级,也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进步。

刚才讲到,俄乌冲突肢解了“俄欧合作体系”,此后俄罗斯能源基本上与中国绑定,“廉价能源”的好处被我们所享用。

根据路透社披露,2023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价格,不到每1000立方米300美元,仅为出口到欧洲价格的6成(500美元)。

在这个情况下,“能源优势”叠加“技术优势”,在加上我们本来就有的“劳动力优势”,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成长的基础——它们将成为2024年中国出口产业回暖的底气。

但是,随着中国商品攻占国际市场,有的国家要遭殃了——比如日韩。

截止到2023年末,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冲击下,日本已经连续3年贸易逆差,韩国则是连续2年逆差。

贸易逆差,使得这些“出口型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极其脆弱。

这时,美国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大量资本外逃与本币暴跌。

可以说,当前的“亚洲货币战争”,正是中美经济战的衍生战场。

其中,中国蚕食了这些国家的实体产业,而美国又虹吸了金融市场,双重压力下,这些国家最终被彻底压垮。

四、对中国的影响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担忧。

美元加息预期再起,难道不会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冲击么?

要知道,2023年国内A股下跌的主线之一,就是“外资流出”。

可是展望2024年,我们的经济环境已经与2023年大不相同。

从最新数字上看,2024年一季度中国出口恢复正增长,同时我们的贸易顺差上升至1836亿美元,刚刚创下历史记录。

能够赚取巨额贸易顺差,是中国与当下日韩的不同之处,背后代表着我们有着健康的实体产业傍身。

而它们,也是我们敢于在美联储加息期间降息的底气,使我们有能力抵御美国的金融虹吸。

同时从外汇市场观察,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然在7.2附近,处于历史偏低位置。

可是期货市场却显示,投资者对于1年后人民币汇率的定价,已经升值到6.95附近——这意味着在出口回暖的支撑下,人民币有着长期升值的预期。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2024年开年以来,虽然美元利率仍高,但外资对于国内股票、债券市场,已经重新转为“净增持”。

再向后看,虽然美国通胀顽固,但是美元的高利率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强势美元虽然能够吸引资金,刺激美国金融市场,但是对美国实体产业却是一种打击。

所以特朗普竞选团队最近放出风声表示,反对当前的高利率和强势美元政策。11月特朗普胜选之后,要推动美元贬值、刺激美国出口。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状况,那么届时随着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包括黄金、A股在内,诸多资产将迎来上涨行情。

这或许就是2024年,我们所能抓住的最重要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