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最早于下周一公布一项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包括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设备等行业征收额外的关税,这三类商品正是我国出口的“新三样”。

前段时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国务卿鲍威尔前后脚来华访问,谈的最多的话题便是“新三样”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彭博社的小作文没有胡扯,那么看来双方还是没有谈拢,至少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该来的还是要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

站在全球以及长期的角度来看美西方提出的所谓产能理论完全是为了政治和他们自己国家的企业服务的。未来全球对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品的需求十分庞大,现在的产能不仅没有过剩,反而远远不足。

不过,站在短期角度来看部分行业确实有点过度投资和重复生产的情况。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最近几年一下子涌现出那么多品牌,结果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大家都在降价,车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价格持续下跌、所有企业都在“卷”价格只有可能是局部市场出现了供大于需的局面,也就是产能过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市场不足以消化产能就得靠国际市场,出口成了唯一出路。

中国在“新三样”上积累了足够的技术沉淀,加上相对欧美国家而言较低的人力成本,外国企业很难与我们打价格战,为了保护自身产业美西方便举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棒。

我们可以说美国和欧盟不讲武德,天天喊着自由贸易的口号却在做贸易保护的事情,但人家已经就这么做了,你能怎么办呢?

有人说可以同等制裁,可还是我们吃亏,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我们每年卖到国外的商品远比买入的多,互相伤害最终会导致国内企业受伤程度更重。这是事实,不是靠情绪能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美那边的要求很简单,要我们减少出口“新三样”或者涨价以保证他们国内的企业能够消化自己的产能,否则产能过剩将发生在美西方国家。

与此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期间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了不少中国研究者的赞同。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部分专家的屁股歪了?先看下耶伦是怎么讲的。

耶伦提到了中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过低,储蓄率一直较高,主要是被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吸收了,可行的办法是提升国内需求,让家庭部门在GDP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可以通过提高收入、退休保障、负担子女教育的能力来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话说的有些拗口,简单为大家梳理一下逻辑。

美西方认为的产能过剩集中在我们的国内市场,因为中国消费者买不了那么多东西,中国企业低价倾销至海外,这意味着只要国内消费能力起来后就不存在产能过剩了。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中国消费者多买东西。

大方向是提高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具体的做法是提高居民的收入和保障水平,前者增加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毕竟手里有钱才能花;后者提升消费欲望,没有养老、医疗、教育等的后顾之忧才有底气花钱。

此外,消费起来后交易量增加,经济更加活跃,对供给侧大规模投资的必要性也会下降,产能利用率随之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耶伦给西方世界定义下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开出的“药方”得到了不少中国研究者的赞同。

据《财新》报道,一位祝姓专家表示,财政政策要从投资混凝土更多转向投资人力资本,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加大投入,如解决农民工进城后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

由此可见美国在经济发展中更注重将资源倾斜于消费的理念获得了不少中国专家的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经济发展中经历过几次产能过剩,绝大多数是从供给侧想办法解决,如当年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包括去产能和去库存。供给侧确实需要不断改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双管齐下在需求侧多发发力?

耶伦是美国财政部长,说的话、提出的建议以美国利益为先,但不表示完全没有道理、一点可借鉴的地方都没有,大家觉得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