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国家财政紧张,运-10项目现在必须暂停,希望你能理解并配合。”

1985年,中国航空界的人才马凤山,突然收到了这条命令。身为运-10项目的总设计师,马凤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中,如果项目的资金被撤回,那么他的研究团队也会就此解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看着刚刚绘制出的图纸,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明明轰-6已经成功问世,运-10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何会突然叫停?

五年后,马凤山怀揣着对运-10的梦想含恨离世,死前他没有任何的嘱托,只是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运10他日腾飞时,家祭无忘告乃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江南晚报 2019-05-08 17:43 :他如果没有早逝,今天90岁了!缅怀中国大飞机事业奠基者——无锡人马凤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5月28日,马凤山在江苏省无锡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从小他就对中国航天事业有着一份执念。

因为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军,开着飞机对我国公民狂轰滥炸,他深知我国航空工程的崛起,对我国有着怎样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报效祖国,改变中国航天工程的现状,马凤山在课堂上异常专注,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奈何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为了给马凤山提供良好的就学环境,他的父亲每天都要跑几十公里,在城里卖糕点来供他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毕业后,老师将他引荐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马凤山也因此正式踏入“航天事业”。

1959年,马凤山奉命参加了仿制轰6飞机的设计工作,需要到苏联一家飞机生产厂考察飞机的各项数据以及试验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苏联后,当地的专家便接二连三的强调,课堂上所有讲到的东西,大家都不用记,因为结束之后会把讲到的所有知识点,全都罗列出来寄到中国,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课就好。

于是所有国人上课时都在认真听讲,没人去做笔记。等到回国时,苏联却以种种理由,拒绝了这些重要资料的供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导致我国对于轰6的设计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而当时苏联又突然反悔,终止了和中国的合作,并撤走了所有的苏联专家,这也就意味着,后面关于轰-6的研发,只能靠我们中国人自己来。

由于缺少轰-6的关键性数据,这一研发顿时陷入了僵局,这时中国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可以站出来,救我国航天事业于水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所有人都对接下来的工作而感到束手无策之时,马凤山带着一本厚厚的笔记站了出来。这本笔记正是在我国航天专家前往苏联学习时所抄录的,里面详细记录了关于轰-6的各种关键性数据。

这本《马凤山笔记》在当时的地位特别高,为我国轰-6的各方面强度计算,提供了精准的原始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轰-6的零升阻力系数,最大升处力系数,全都来自于这本笔记。最终在马凤山的带领下,轰-6轰炸机成功问世。

同时这也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发的轰炸机,打破了中国航空航天“从零到一”的壁垒。而正当所有的航空科学家都在为这一消息感到庆幸时,马凤山因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而累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当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回忆,马凤山为了能尽早的将轰-6飞机研发完毕,他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20多个小时,研发的这段时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

而马凤山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轰-6的试飞进行到哪一步了,得知试飞成功后,他悬着的心才渐渐的放下。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19-10-09 16:56 马凤山:跑出大飞机事业第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院调养了一段时间后,还没完全痊愈的马凤山,又接到了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运-10的研发。

当时没几个国家能研制出大型客机,如果马凤山能带领中国完成这一壮举,那么我国的国际地位一定会得到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奈何研制大型客机需要花费一笔巨款,而当时国家并没有那么多储备资金,因此并不敢轻易尝试运-10的研发。

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替国家出一份力,马凤山自告奋勇,欲要带一个科研团队展开运-10的研发,全盘托出整个方案计划后,有关部门批准了马凤山的请求,这个项目至此开始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以后,马凤山又回到了当时研发轰-6的那个状态,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中,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除了吃饭上厕所,从未离开过半步。

终于在1980年,运-10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看着手中的图纸,整个研究团队喜极而泣,距离成功可谓是近在咫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还没高兴多长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打碎了研究团队的一切美好幻想。原来由于国家资金严重短缺,现已无法支撑运-10后续的资金支持,相关部门下令,这一项目必须立刻终止。

这一消息犹如一道利剑,狠狠刺在所有研发人员的内心,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走出这段阴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时,美国的麦道公司得知我国运-10有了突破性进展,准备和我国展开合作,并给出了特别诱人的低价。

马凤山觉得此事不太可靠,在经过几次的会面研究后,他终于找到麦道公司设计理念的缺陷,并十分确信的认为,这样子造出的飞机当做客机不太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马凤山只是一名科研人员,上级的决策他并不能插手干预,在有关部门的权衡利弊下,最终还是答应了麦道公司的条件。

事情的发展正如马凤山意料的如出一辙,研发过程刚刚开始,麦道公司就对外宣称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即将宣布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意味着运-10的研发彻底陷入了僵局,并且中国为此投资的上万亿,也全部付之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为中国航天付出大半辈子心血的马凤山因病提前退休,但国家依旧对他抱有很大期望,尽管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马凤山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毅然决然的肩负起技术团队的领导,对航空事业默默付出。

然而世事难料,1990年4月24日,马凤山在上海病逝,享年61岁。在临终前,马凤山没有任何的嘱托,只是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运10他日腾飞时,家祭无忘告乃瓮!

至此,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者”马凤仙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