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战场,已经梦回一战了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整整两年多,不仅是原先以为的俄军“闪击战”没能见诸战果,反倒是和乌军打了两年的堑壕战,两边都用上不少现代化武器装备,但却在21世纪打出了100多年前一战的效果,好像还越打越落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螺旋桨飞机“狗斗”无人机

4月27日,乌军的一架“雅克-52”教练机在敖德萨上空击落了一架俄军的“海鹰-10”无人侦察机,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俄乌战争的认知,开发于1970年代的螺旋桨飞机,竟然在21世纪与现代化的无人机“狗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由于这架“雅克-52”教练机并没有安装任何武器,所以这架俄军的无人机,是让“雅克-52”的后座飞机员直接打开舱盖,用手持的冲锋枪击落的,与一战时的低速空战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时期后座飞行员使用机枪和手抛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克-52也是后座飞行员用冲锋枪击落的无人机,真的是梦回一战了

对于乌军而言,别看这样的做法有点丢人,但比起用昂贵的防空导弹去击落低廉的无人机,升空一架螺旋桨飞机与无人机“狗斗”光是经济实惠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动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螺旋桨飞机与俄军无人机“狗斗”的场景

至于丢不丢人什么的,俄军也没好到哪里去,谁也别笑话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T72坦克梦回一战

4月17日在克拉斯诺格夫卡,俄军的一辆“铁乌龟”坦克就已经把乌军干无语了,不凑近点看还以为是俄军从哪儿弄来了一战德军A7V重型坦克的绝世孤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俄军某“新型”主战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时期法国坦克“圣沙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时期德军AV7坦克

实际上,这就是一辆T-72B坦克,只不过俄军在上面搭了一个铁架子,又在这个铁架子上焊接钢板,而且还分里外两层,把坦克两侧以及尾部包地严严实实,钢板一直延伸到了侧面裙板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辆“铁乌龟”的外层和里层钢板之间,有近1米的间隔,即便乌军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弹,聚能射流也会在这近1米的间隙里“空大”,何况在突破这层“乌龟壳”之后,还有爆反软包以及T-72B的自身装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来,就像是一个躲在龟壳里的乌龟,或者说是躲在螺壳里的寄居蟹,由于重量的增加,行驶速度也很慢,而且失去了360°射界和视野。不过,无论是携带RPG弹头的穿越机,还是投掷手雷的大疆无人机对此都失去了作用,无法有效攻击到坦克本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地雷炸瘫后拖走的坦克

不过这辆坦克在一次进攻作战中,被反坦克地雷炸瘫痪在战场上,事后被一辆前来救援的坦克拖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部加装了无人机干扰器,这个角度看,就像二战德国的某款突击炮

这几天的最新版本,新款“寄居蟹”坦克还考虑到天上无人机的攻击,和地上埋设的反坦克地雷。于是在“铁房子”的屋顶上装了个无人机干扰器,又在坦克前面装了一部KMT-7扫雷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不像末日战车

这下,可以说是上下左右前后全防住了,除了炮管不能自己转动、可视角度仅剩正前方外,好像基本没啥缺点了,就和一战时期的坦克设计思路是一样一样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别管丑不丑、丢不丢人,只要管用、实用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辆坦克抗着密集的炮火,一马当先的开路前进

根据当时在克拉斯诺格夫卡的作战视频,这辆“寄居蟹”坦克扛住了乌军榴弹炮轰炸、反坦克地雷,带RPG弹头的穿越机等多轮攻击,一路往克拉斯诺格夫卡中心冲去势不可挡,而在它的后方紧跟着好几辆步兵战车。当时看到视频终于明白,原来坦克真的是用来“前排开团”的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有人发现装甲车也安装了这种钢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战争为什么打成了一战的样子?

其实,不是现代战争不现代了,而是攻守优势在不断易形。

在地面战场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防守优势的战争,定装弹和机枪的出现,彻底淘汰了“排队枪毙”的队列作战方式。面对射击速度越来越快的枪,站着往前冲锋成了伤亡最大的行为,于是大家都开始蹲坑了,堑壕战成了减少伤亡以持久作战的最佳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排队枪毙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熟的坦克、装甲车辆大规模进场,而反坦克武器严重缺乏,步兵在坦克、装甲车辆的保护下,得以放弃堑壕转入运动战,并且基于运动战造就了“时间就是胜利”的作战理念。

在坦克具备进攻优势的前提下,二战德军才得以用快速、压倒性的武装力量进行闪击战,因为防守方想要阻击德军坦克,必须调集同等规模的坦克或是其他火炮武器与之作战,比如反坦克火炮、坦克歼击车。而闪击战不会给对方调动足够防守力量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二战时期,欧洲战场可以打出闪击战,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争还是得打堑壕战,就是因为中日双方都缺少坦克和装甲车辆,而且中国的地形也不合适。

在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坦克作为陆战之王的进攻优势,于是都是狂点反坦克武器的科技树。战后不久,世界各国就都研制出了自己的反坦克导弹。发展至今,就连单兵反坦克导弹都上了好几个台阶,不仅制导精度、穿甲深度大大提升,还具备了攻顶、发射后不管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坦克自己在战后的发展进步并不大,大家都去点空军和海军的科技树了,主战坦克虽说发展到了第四代,但明眼人都知道,新一代坦克与二战时期的坦克,并没有什么质的飞跃,无非是防护更强了,机动更好了,火控观瞄更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第四代坦克

在目前以第三代坦克为主的地面战场上,各式各样的反坦克武器尤其是单兵反坦克武器,已经拉平了坦克在二战时所具备的进攻优势,胆子大的士兵看到敌军坦克不仅不害怕,可能还会兴奋地扛起反坦克导弹来挣战功。甚至更轻松的,无人机操作手坐在后方遥控飞机就能炸掉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世界第一的豹二,也扛不住一发从天而降的攻击啊

失去了坦克、装甲车辆的进攻优势,步兵为了生存肯定要开始打堑壕战,而俄军开始改装“寄居蟹”坦克,其实就是为了打破现在的堑壕战僵局,想要让坦克重新具备进攻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规模的现代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

反坦克武器的成熟,使得目前的主战坦克失去了二战时那般的进攻优势。但战争本就是如此,攻守优势不停变换,想要取胜就要找到其他的进攻优势增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二战后人类军事科技的科技树,不难发现,制导武器、先进战斗机的进攻优势在逐渐变大,第五代战斗机已经发展地相对成熟,并且代际之间的差距变得难以逾越,五代机往往能够碾压四代机。

比如,中国歼20 VS 歼-11B 的演习战绩是108:0,美国F-22对抗F-15和F/A-18的战绩是144:0。打的四代机毫无还手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现代战争中,地面战中的进攻优势不在地面上,而是要利用先进战斗机夺取制空权,并开展近距离空地协同作战,为地面部队实际占领区域控制权提供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德军闪电战必不可少的就是斯图卡的空地协同

但是在俄乌战争中,俄空天军一直拉跨,没能夺取制空权并彻底摧毁乌军的防空力量,这两年中也只是偶尔活跃一下发射几枚导弹,攻击乌军后方的高价值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俄空天军拉跨是因为缺乏精确制导炸弹,有人说是因为俄军没有高效的空地协同信息化指挥系统。

但不管如何,本就在这个时代失去进攻优势的地面装甲部队,又失去了具备进攻优势的空天军力量支持,可不就打成了一战的模样:空战是空战、陆战是陆战,海军成了存在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垂帘听政的“秦始皇”坦克

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已经基本上技术平权了,即便个别型号的顶尖主战坦克小有优势,但有时可能都决定不了一场战役的胜负,新版的豹2A6还是老旧的T-72上了俄乌战场,发挥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也可能被同样最低级的无人机和反坦克地雷击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