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个抢救视频在各大网约车的工作群组中流传了开来,引发诸多关注。

据介绍,事发地是在成都的xx机场,倒下的则是一位网约车司机。

00: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猜测,这位师傅当时是躺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休息时突然病发,又或者是因为感到身体不适,才挪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想要缓解自己的不适。

从视频可以很明显的看得出来,在120急救人员对他进行紧急抢救的时候,他的身体还在不停地抽搐,情况相当的不妙,看得人心惊胆战,而周围围观的同行则是连连直呼:太吓人了!

目前还不知道,这位师傅最后有没有被抢救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当中,因为从业人员过多、劳动力过剩等等原因,成都的网约车运价可以说是出了名的低。

此前,就有人专门发文感慨:你敢相信吗,作为一个堂堂的省府,一个所谓的新一线城市,这里的单价已经刷爆至8毛钱一公里!

——当然,这里指的只是最低下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客气的说,成都网约车司机的收入现状,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难以跑得出足够流水的情况下,很多司机的只能选择拉长自己的接单时间,进而加大身体的消耗和负荷。

据传,最近成都出事的网约车司机并非只有这一例(注:只是小道消息,未得到更多证实)。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希望网约车司机的工作环境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也希望大家平时都能注意休息,和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该重视了!网约车司机接二连三的倒下!

一个月时间4名网约车司机倒下,网约车行业似乎陷入了魔怔,8月14日,湖南长沙一33岁司机师傅倒在出租屋几天后才被发现;8月20日,重庆一司机倒在车上,被发现时已经腐烂变臭;8月27日,成都一网约车司机倒在车内,状态异常,引发路人关注,8月29日,广州一名网约车司机倒在出租屋内,被发现时已经长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是已经被发现并且报道出来的,还有多少是没有白报道出来的不得而知,前几天有广西南宁的司机师傅对网约车观察说,8月份南宁就有2个司机死亡,一个是在机场停车场,一个是在充电站。

在网约车司机接连倒下的同时,我们不禁需要反思,为何一个好好的开车职业会把人开死呢?到底是规则的问题还是司机的问题?

犹记得网约车刚流行的前几年时间,那时候上下班路上跑网约车赚点零花钱是很多有车一族的热衷的时期,那几年很少听到有人跑网约车跑死的新闻,后面随着网约车的规范化,网约车司机也从利用私家车的空闲运力转化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而且随着平台抽成比例的提高以及运价的下调,越来越多的兼职司机开始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早一批入行的兼职司机逐渐退出以后,越来越多的全职司机开始加入,网约车行业渐渐就变成了熬时长的工作。

虽然部分平台推出了在线时长限制,例如滴滴平台司机在线满4小时便会被强制下线20分钟,但是在网约车行业进入低价竞争的时候,要想维持较高的流水网约车司机只能几个平台一起跑,并且持续熬时长。

在短视频平台是有一名司机经常发自己每天流水破千的视频,但是细心的司机师傅发现这名司机每天的在线时间都是17小时以上,也就是说这名司机平均一天只休息5个小时,17个小时换来了1000块的流水,赢了碎银几两,但是却输了身体健康。就在前几天这名司机突然发视频说自己心梗住院了,并且劝解其他同行不能太拼。

网约车行业从来不缺狠人,但是在我们看到这些狠人不要命的跑单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是什么将网约车行业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诞生仅十来年的网约车会比出现了几十年的出租车行业还内卷?是平台的怂恿还是人性的贪欲?

与传统出租车不同,网约车行业由于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将每个城市所有的接单情况都统计出来,平台每天的流水排名,接单排名无时无刻不在刺激所有的司机加油接单,拼命冲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约车行业持续内卷的同时,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你在为了排名不断冲刺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的家人,持续的出卖健康换来了榜单上的排名,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