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魔都的上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在近现代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海一直在国内很多领域成为标杆、引领风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外地人来说,上海更多是存在于文学、影视、歌曲之中的。老上海就是外滩万国建筑群、南京路和百乐门,就是歌曲《何日君再来》和《夜上海》,就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等。新上海就是黄浦江两岸的现代化高楼、五光十色的灯光和跨越两岸的高架桥,就是浦东开发、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洋山深水港和临港新片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上海标志性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而对于上海本地人(含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住在中心城区还是住在郊区。在很多上海本地人眼里,上海和上海郊区就是两个世界、两座围城。在中心城区的居住生活体验,有的极端好,有的极端差;有的想出去,有的想进来;无论说中心城区好还是郊区好都会有很多人赞成,同时也会有很多人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浦江东回看外滩。图片来自网络。

大多数初来上海打拼的年轻的新上海人,开始都是租房的。后来成家计划买房时,就分裂了:“买得起的内环都是老破小”,而在外环买房,房价低、面积大,既能买的起又住的舒适。面对现实,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在内环买房才算进了上海,实现了心中的上海梦,坚持在内环买房;而大多数人则选择了在郊区购房。也有不少人经历了先在中心购房,又换到郊区购房的。

多数住在郊区的年轻人,工作又离不开中心城区,每天上班就成了大问题,一次出勤,一般至少都要经历步行、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四个步骤。好在交通越来越便利,多在一个小时左右,早上上班,中午在单位,晚上回家,就成了无奈也可以接受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上海标志性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等到这些年轻家庭有了孩子,谁带孩子就成了问题,有的选择其中一人全职在家带孩子,但大部分选择把男方或女方的老人接来带孩子,于是这部分来上海带孩子的老人又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全家挤住在一起。

而对于老上海人来说,因为一直住在中心城区,老房子寄托着儿时记忆和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一般都是对老房子进行重新翻新装修,或是在附近换更大的房子,除动迁外多不愿去郊区。但现在愿意去郊区的在逐渐增多。

上海中心城区老上海人多数一大家子就住在四五十平米老破小里,有的家庭厨房卫生间都是公用的,居住环境不是一般的差。动迁绝对是划算的,以某区50平的老公房为例,如果卖掉最多300多万,但是动迁至少500万!拿到这些钱之后,如果仍在市中心相似地段购房,只能买个二手房,居住体验好不到哪去。而如果到郊区购房,居住环境就可以得到比较大的改善了,还可以多出一笔钱,当然也富不到哪去,毕竟现在大多郊环一套90平的都要300-400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上海标志性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站在个人的角度进行观察,总免不了带有局限性和受某种偏爱的影响,下面引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据上海第 5、6、7 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分别为42.24%、30.3%和26.87%。统计数据显示出来,近 30 年来的人口流动趋势,都是上海人正在往郊区去。

城市扩张,新城逐渐取代老城,或者保守点说逐渐部分取代老城,是规律,是趋势。上海这种趋势已经在进行中,随着郊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购物、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趋势还会加快,最终会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

你认可这一趋势吗?你还认为除了上海中心城区外都是乡下吗?你还坚持说上海郊区不是上海吗?

玉见国华原创,独立思考,从寻常中发现不一样。喜欢请点赞留言关注,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上海黄浦江两岸。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