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陶舜财经
周五的楼市新政是近年来放松力度最大的一次,最低15%的首付突破了过去最低20%的低点,而降息预期继续吹风,救市的意图不言自明。这意味着紧控制的楼市政策已经彻底转灯,接下来就看市场买不买单、以及中国经济的增长如何实现了。

新政发布之前,市场已有颇多传闻,加之多个优质城市全面解除限购,股市已经提前做出了反应——内房股连续多个交易日大涨。而在此之前,楼市和内房股其实已经连续跌了若干年。这次是一个市场止跌的确认,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在预期持续转弱多年之后,起到一个强心剂的作用。

经济增长和人类的疾病恢复类似,心理和情绪的作用非常关键。它也同样会有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一个人以为自己生了大病,他的身体也真的会发生物质变化,变得病怏怏。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治好了,剩下的一多半疾病,也会很快自愈。

回头去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十年一个周期。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房价也跌入谷底,但是到2018年左右,重新回到一个高点。2024年基本可以视为中国房价的新底部,2034年会重新站到新高点吗?

就我自己多年的观察而言,我对中国人的信心是很足的,中国人勤劳,正直,忍耐。只要给点阳光,就能自己灿烂。中国有足够多的人口,哪怕人口在下滑,14亿人也不算少了。只要政府不折腾,稍微营造一点好的环境,小树小苗就能长成绿树成荫。看看中国的快递外卖滴滴,不怕苦不怕累的中国人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经济增长有群体效应,当多数人开始预期变好,那么变好就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个时间窗,可能比最悲观的人预想的短,但也会比最乐观的人预期的要长。一言以蔽之,它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实际质量——而这,难以精准预测。

周五新政出来以后,我同样也看到不少怀疑的声音,觉得楼市和经济都已经没救了。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人在很早买入长期下跌的股票,跌得太久,真的以为资产要归零了。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真实。

杭州还有一个新政比较特殊,是针对临安区的,政府打算低价买入库存房屋,用于做保障房。这是一个创新,过去似乎没有过,这件事情也不会做得很大,目前看还是一个试点。其实去年黄奇帆在演讲中已经透露了这种可能性。我个人认为,这值得尝试,但显然,这事不可能做得很大,保障房不会搞特别多的,它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

作为对比,李嘉诚新近在香港再次“打折”卖房,近似于7.5折,这让一些人继续看空市场。对此我的看法有所不同,首先一点,两边的市场完全不同。同时,香港楼市价格过高,此次长实集团推出的“#LYOS”,最小面积18.77平方米的一套,折后价格也达到了300万港元。每平米单价达到16万港元,换算汇率是人民币14.8万元每平方米。这是什么价格?就是这么高的价格,香港人仍然抢疯了,中签率仅有1.5%。

楼市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巨大,这在世界各国都一样,它兼具民生用品的属性和投资属性。

在中国楼市普遍首付三成的时代,颇有一些人羡慕美国等国家,他们可以1.5成或2成的首付买房,资金杠杆更大。2016年以来,房住不炒的概念提法,不断被强调强化,人们已经普遍从骨子里接受了这种观点,现在反而没法接受加杠杆这件事情了。

这就是疤痕效应和创伤应激反应,而背后还是对收入保障和收入增长的疑虑。

前面说过,楼市能否持续升温回暖,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实际质量。消费与投资的钱从哪来?购买力取决于你的收入。居民收入如何增长是关键,只有居民收入增长了,楼市现在点起的这把火,才能够薪火相传,蔚为大观。

居民收入怎么增长?重点看国际化的投资与贸易,这包括已经外流的中国资本如何从美国日本回流中国,近期只是由于美国的封账户担忧之下回流一部分,中概股就已经明显回升。更包括如何继续吸引真正的外资重新回到中国,只有一个特斯拉不够,要把苹果等等都拉回来,开辟新的产业。此外,也看中国企业如何在美国等地成功,像TT、SHEIN、TEMU等等这些公司的出海成功,如何在美国等主流国际市场做大做强,把中国的外贸蛋糕做大。

让中国经济重回国际主流秩序的阳光下。这相当于第二次加入WTO,第二次的改革开放。

因此,中国需要更好的国际环境,更平和的国际相处之道,和气生财。要从国际争端的中心离开,不要卷入大的国际争端,如果站队,一定要站在普世价值这一边,站在人性和人道主义这一边。

俄乌战争的结局已经近在眼前,那就是俄必败,对此,北大教授冯玉军已有非常雄辩的论述,普通百姓也不傻,也能看明白。战损阵亡数据已经预示了这个终局,国际力量的站队筹码也预示了这个终局。对中国来讲,顺势而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普遍认同的中国智慧。

综上所述,楼市轰油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开始,接下来就看中国经济想要什么了。

如果“援乌亲美”成为主旋律,那么不出三年,再造一个中国经济奇迹不是梦。

祝福中国经济,祝福每个中国人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陶舜财经——你每天的醒脑陪伴,夏日饮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