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图来源:网络

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谭璐

周期演变下,宁波首富的生意,遭遇挫折。

5月中旬,合盛硅业召开业绩交流会,68岁的董事长罗立国出席,逐一答复投资人的提问。

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合盛硅业,正行至十字路口。

2023年,公司净利润26.23亿元,大跌49.05%,连续两年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绩处于低谷,公司与原总经理方红承的股权纠纷案,也还未收场。

罗立国家族能否平稳跨过这波周期,充满变数。

越卖越亏

合盛硅业聚焦硅基新材料、光伏新能源,其主营业务为工业硅和有机硅,受市场供给影响,产品成交价格不断下滑。

“即使(硅料)每吨卖七八万/吨,公司还是能挣钱。”罗立国曾在股东大会上如此表态。

他相信,通过扩张产能,规模效应下,成本会更低。

现在看来,光伏行业周期波动的强大影响,他可能低估了。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产能迅速爬坡,工业硅新增40万吨项目建成投产,全年产能122万吨;有机硅新增20万吨项目建成投产,全年产能173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营方面,以工业硅为例,去年销量为101.7吨,同比增长74.2%,平均售价为13359元,同比下滑24.35%。

简言之,加量不加价。

受价格影响,两大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工业硅是29.48%,同比减少6.79 个百分点;有机硅为9.37 %,同比减少23.33 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在产硅料是否亏本的提问,罗立国未正面回应,只说“会利用现有规模成本优势及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优势,灵活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动”。

他也没有明确答复,公司拟建项目会不会继续按计划投产。2023年末,合盛的在建工程金额为381.97亿元,同比增长127.49%

据统计,自2021年起,公司通过外部渠道的融资额超500亿元,相当于2023年末总资产的62.5%。

为了筹集资金,2023年初,罗燚、罗烨栋姐弟,又自掏腰包70亿元,包揽了公司的定增。此外,罗立国及其子女还有大量股权质押。

股权纠纷

经营压力之下,合盛硅业陷入与前高管的股权纠纷之中。

合盛硅业早期并不是家族企业。2019年后,股东之一的富达实业不断减持,罗家不断增持,最终成为实控人

据天眼查,目前宁波合盛集团、罗燚、罗烨栋、罗立国,分别持有合盛硅业股权的46.24%、16.28%、15.18%、0.89%。而宁波合盛集团又由罗氏三人实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公司股权有关的,还有一场纠纷大戏。公司前总经理方红承离职后,被公司起诉职务侵占,迄今仍在庭审阶段。

方红承方面称,罗氏家族拒绝兑付给自己的应得股权,又以职务侵占为由将其告上法庭。

方的家人举报罗立国伪造公文,大有鱼死网破之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网络

可以预见,这些法律纠纷,将持续拉扯。

公司内部也不断出现人事变动,去年,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秘龚吉平辞职。

外界认为,罗立国面临内忧外患,要归因于其家族企业的治理文化。

目前,罗立国的女儿罗燚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儿子罗烨栋则担任总经理。

长女罗燚曾在公司市场部锻炼,从基层升至管理层,2021年以465亿元的财富,超越娃哈哈宗馥莉,成为浙江女首富。

90后的罗烨栋,也从合盛控股的地方公司起步,到担任董事长助理一职,目前已独当一面。

蒙眼狂奔

合盛硅业的主营业务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硅料生产挣钱。

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罗立国曾布局下游光伏产业链。

2021年,他大手笔砸钱,投资硅片、组件、光伏玻璃和发电站项目,号称要打造“全球最完整的硅基全产业链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来看,这些投资很难在收入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公司缺乏下游产业链积累,靠卖资源产品的钱,不一定能支撑下游的发展。”一名能源领域人士表示。

蒙眼狂奔这几年,合盛硅业有多个项目尚在投入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的工业硅库存为24万吨,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5.94亿元。

资本市场也不看好。

截至5月17日,其股价较2021年的历史高点跌去超75%,市值蒸发24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立国的身家也大幅缩水。

今年,他以48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442位,仍为宁波首富。比起一年前750亿的身家,已没了三分之一。

艰难时刻,公司希望稳住军心。

罗立国计划在2024年回购公司股份,总金额5亿-10亿元,主要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他还进一步细化公司员工薪酬体系,强化公司治理。

要熬过这轮寒冬,罗氏家族将面临更多考验。

图片来源:合盛硅业,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