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访华之旅成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交的一大盛事。期间,中俄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其中,随行出访的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更是作出承诺:在中俄合作研制远程飞机方面,俄罗斯完全可以提供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中国的“梦幻飞机”项目C929的前身就是中俄合作的“CR929”项目。此前,就是因为俄方不愿意分享核心发动机技术,中国开始甩开俄罗斯自主研发。如今,随着中方在航发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面对俄罗斯的邀约,我们将完全占据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来说,俄方之所以改变此前的态度,愿意在合作上分享技术,这是由两个原因所决定的。一方面,中国的C919大客机商飞取得成功,这表明中国已经有了自造客运远程飞机的能力。另一方面,俄罗斯在独立发展伊尔96-300系列飞机后,由于基础产业链存在短板,再加上西方的支撑封锁,项目进展非常不顺利。因此, 俄罗斯希望和中方进行资源整合与长期合作。从合作前景来看,俄罗斯能获得中国量产化飞机的技术,中方也能获得关键的发动机、零部件技术,未来,中俄合作还能开拓更多的商用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举多赢的合作。如果说俄罗斯仅仅是通过成熟的技术分享参与合作,中方自然乐于接受。然而,俄方却提出了附加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如果中俄在C929项目上达成合作,俄方并不会提供现货发动机,而是提供由俄罗斯技术集团研发制造的PD-35重型飞机发动机。按照俄方公布的项目进展,这款发动机要在未来两三年才能问世。然而,我国的C929项目进展飞速,已经远远等不了。这也意味着,如果这时候中俄进行合作,中方不仅不能快速获得俄方的发动机技术,还会因为等待俄方的技术而导致项目停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意识到发动机成为制约我国航空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我国科研部门持续攻克难关,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也是我们拒绝与俄罗斯合作的底气所在。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涡扇”系列就持续缩短与美俄先进发动机的性能差距。新一代“涡扇-15”发动机也已经应用到了歼-20战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航发动机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涵道发动机CJ1000A已接近获得适航证,其在高性能压气机、高效燃烧室、先进涡轮等关键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有了C919的成功,目前中国科研团队正在全面推动CJ-2000发动机的研发,要真正实现洲际客机的完全自主化。也正是有了这个前提,对于俄方提出的合作条件,我们就兴趣不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航空飞机研发的传统进程来看,普遍要经过项目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这五个阶段。而根据中国商飞公布的信息显示,C929项目联合攻关启动大会已经于4月15日圆满召开。这也意味着在俄罗斯退出后,C929项目进展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了方案设计阶段。按照《南华早报》5月13日的报道,今年2月,负责建造C929机身的中国制造商华瑞航空已经宣布,C929首架“机身中段”将于2027年9月之前交付。考虑到工程研制阶段的周期,不出意外的话,C929将在2028年完成首飞。预计在2030年左右,我们就有望看到自主研发的国产C929大飞机展翅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