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救市,都有争议。

降公积金贷款利率、取消利率下限,是好事;

但降首付,吵翻了,你看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其实大多中国人,都是第一次见15%首付的时代。

之前哪怕是金融危机的时候,首付都在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懂的人都懂,首付越低,杠杆越高。

不过,现在先冷静一下。

今天猫崽决定,再提供3个看待降首付比例的视角,欢迎关注我,评论区交流~

其一,全球来看,15%首付算低吗。

先看漂亮国,去年一组数据显示,美国人买首套房的平均首付比例是6%,置换客的首付比例一般是17%。(源自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

而英国的首付比例,通常是15%。

不过英国银行决定个人贷款的最高额度,不是看政策,而是看个人的工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各区房价负担能力指数(各区房价与薪资水平、工资增长关系)

据说,通常英国买房贷款的最高额度,是年薪的5倍。

中国,一般是不建议月供超过工资的三分之一(其实大部分人都超过)。

日本就很不一样了,长达20多年低利率的环境,“零首付”和低首付才是常态。

去年,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的三井住友信托资产未来研究所调查显示,“零首付”和“约10%首付”的总比例达到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近一半的日本购房者,首付比例低于10%!

在风险把控这块,各国央行还是不敢马虎放松的,毕竟有前车之鉴(金融危机)。比如韩国首付比例,和我国相当。

韩国早在2022年8月下调过一次首付比例,当时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基本和我国大部分城市一致(除了北上广深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降低首付比例的另一层是:降低个人资金占用。

对于刚需而言,以前要掏空6个钱包才能凑齐首套房的首付,现在掏3个钱包就可以了。

这个很好理解,100万的房子,本来首付30万,现在只需15万,另外15万则可以用于搞投资、做生意等钱生钱的途径。

假设两年后房价上涨10%,投入的本金收益率,也会蹭蹭往上走。

(当然是假如)

但如果是有钱人买二套房的,降低资金占用的情况就会很明显。

别忘了,二套首付比例下限调低至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有“赌徒”提出一个大胆的思路:

本来凑齐30万够付一套房子(总价100万)首付,现在加多10万就可以买2套房子。

要知道,之前二套首付比例,部分城市曾一度高达70%。

换言之,当年的改善客想买二套房(以房子总价1000万举例),要手头有700万才能买。

但现在,250万就可以撬动千万豪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央行划了一条首付比例的下限,各个城市落实得如何,会存在差异。

去年底,京沪深都下调过一轮首付比例,会不会跟进,还很难讲。

但从这个思路来看,降首付比例,资金利用效率其实是最大化的。

前提是,投资有回报,房价企稳。

这就不得不提到,最近三年房价下跌,直接跌没了首付,甚至跌超了。

很多城市开始出现“白送房子”现象,即剩余房贷本金≈当前房子市价。

当时我们也算了一个送房阈值:房价跌幅约35%-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为何“降首付”有巨大争议的点。

15%首付,房价跌个20%,估计就想送人了。

但如果,房价有了企稳预期,或许就不一样了。国家智囊团正是这么想的。

所以在国家意识层面,房价不能再跌了……

其三,房贷的责任连带,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首付比例越低,还贷压力越高,断供风险也会增大。

网上普遍有一种说法:美国房贷,如果个人断供,可以把房子丢给银行处理,购房者与银行的债务关系从此两清。

而实际的情况是,各州有各州的法律。

假设银行卖掉房子不足以偿还个人债务,有的洲会豁免缺额部分,但有的洲还是会追索剩余的债务

而在我们这里,个人房贷断供,银行有权将房产拍卖,通常价格很低。

房子拍卖的钱不够偿还银行贷款,则会被银行追责,甚至会上征信,失信后的情况相对严苛。

所以,白送房子,让别人接力贷款,也成了另一种选择。

最后,还有一句话想分享给各位。

降低首付比例,是双刃剑。

购房者,要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