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 语

近日,网红考研讲师张雪峰的研学游产品“峰行万里菁英研学营(苏州篇)”开启预约,在峰学蔚来APP上可以看到,产品共开放6期组团,几乎涵盖整个暑假,6天5晚的行程售价为9999元。而张雪峰进军研学游并非偶然,早在3月中旬,他已先后成立2家旅行社为此次跨界转型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千亿规模蓝海市场

需求带动跨界入局

事实上,张雪峰只是教培行业入局研学领域的代表之一。早在2023年,教培“三巨头”之一的新东方就成立了新东方文旅集团,并将新东方原国际游学、国内研学和营地教育等业务纳入麾下,其官方数据显示,随着2023年旅游研学市场的复苏,新东方文旅实现了年收入3.3亿元的规模。而教培行业另一巨头好未来也在“闷声”扩张研学版图,其子公司“学而思”微信公众号显示,目前开设多条研学产品,大多为单日营,按次收费单次269-499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传统OTA平台,如携程、飞猪等,以“研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丰富多样的研学产品、相关酒旅套餐令人目不暇接。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早已不仅局限于书本之中,而是追求至实践领域。在政策扶持、需求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横跨教育、旅游两大领域的研学市场持续走热,教培机构、传统旅行社纷纷下场。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为909亿,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69亿元,同比增长61.6%,预计2026年将达到2422亿

02

跨界路暗藏危机

明确定位是关键

纵观整体的市场情况,研学领域规模化难度大、业务分散,难有头部玩家仍是当前最显著的特点。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2021—2022年期间,开展研学业务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主体也更加多元。其中,2021年每月新增389家研学企业,2022年每月新增111家研学企业

如此飞速的市场发展,再加之相关部门还未明确规范化的管理与监管,难以避免地带来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近年研学游项目“暴雷”新闻不在少数,“只游不学”、“挂羊头卖狗肉”等状况频发,这些负面问题不断冲击消费者研学游的意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教培机构还是老牌旅行社想要跻身混乱的市场实属不易,稍有不慎就会口碑崩塌、损失惨重。想在研学市场站稳脚跟,明确自身定位是关键

研学游与传统学科教育不同,并不是在一个固定空间按照固定模板运作,实践中难以避免突发情况,包括地理季节不定、紧急情况处理等,这些都需要足量实践经验与临场应变能力,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教培机构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而在这方面,相比于教培机构来说,虽没有课程教学经验,但更有能力承担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旅游公司要更胜一筹。

但研学游产品与传统旅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上,这代表其在游玩以外,还要涵盖课程化内容,这也是研学消费者(学校、家长)更关心的部分,曾深耕K12教育的教培机构的相关经验和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在向研学领域跨界转型中,无论是教培机构还是老牌旅行社都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就像研学游是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教培行业与老牌旅行社也可以跨界合作,明确自身定位,各取所长,合作打磨研学产品,实现“教旅结合”,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既有高质量课程、又能保障出行安全性的研学游。作为跨界研学市场的“新玩家”,也可以选择与在研学领域深耕多年的“老玩家”合作,这样既可节约试错成本,也可快速打入市场。但不论如何选择,随着从业者合力保障服务质量、相关政策逐步完善,中国研学旅游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作为研学市场的首批开拓者、深耕20年的亲身践行者到如今的行业引领者,沐航国旅集团勇担行业发展使命,于2022年参与起草大连市4个研学旅行行业地方标准、辽宁省2个研学旅行行业地方标准,为研学行业标准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扫描上方二维码扫码添加班主任微信

加入沐航慧研学交流群

对话2000优秀研学同行,了解更多研学实操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