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往往就存在于我们身边,这不宝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21年,宝洁公司旗下的洗护用品被检测出来含有致癌成分,引起了社会的轰动。

消息爆出后,宝洁公司对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反而对销往中国的产品无动于衷。

明明已经查出致癌,为什么中国市场仍然还在销售,难道真的没有人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环球网】,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双标态度

2021年宝洁公司这个家喻户晓的日化巨头,便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一切的起因,都源自央视网一则爆炸性的报道:宝洁多个热销品牌的洗护产品,竟然被检测出含有高度致癌的一级致癌物质苯!

这则爆炸性消息,无疑让全球消费者的神经猛然绷紧。毕竟,像潘婷这些品牌基本上家喻户晓,几乎遍布每个家庭的卫生间。

谁能想到,平日里洗漱用的这些亲密伙伴,竟然暗藏如此致命的杀手锏?

一时间,恐慌像滚雪球般在消费者心中疯狂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宝洁公司迅速做出回应。

原来,致癌物苯并非产品本身的原材料,而是在生产过程中意外混入。

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宝洁不得不同意在美国加拿大市场全面召回涉事产品,并为持有人提供无条件退款或换货的权利。

而在国内,宝洁公司则秉持着“对华最大外资企业”的尊严,态度十分傲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这个宝贵的海外市场,他们决定按兵不动,对本土产品径自粉饰太平。宣布因为产品没有涉及中国,所以对中国的产品不予召回。

然而,这样的敷衍的回应,却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短短几日之内,“宝洁”这个几乎成为大众的污名。

此起彼伏的舆论风暴,无疑给这个昔日居高临下的日化巨头,狠狠挥出一记重拳。

不过苯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公众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苯的危害

苯,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油漆、各种胶黏剂、家具甚至是防水材料中。

可能苯在这些东西的含量并不高,即便如此微小的剂量,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期接触过量苯,会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而长期暴露在苯环境下,更有可能诱发血液病、生殖系统损害,甚至引发白血病等致命疾病。

正因如此,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普通消费品来说,苯的存在本就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隐患。

然而当宝洁公司产品中的苯含量被检测出高达900ppb时,这个危害便已经到了引起全球震惊的地步,甚至是我国规定的最高限值的18倍。

可以说,宝洁公司已经彻底无视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将他们的安危置之度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荒唐事件在宝洁公司并非首次发生。

早在2017年,宝洁公司洗护产品曾遭香港相关部门曝光含有有毒物质二恶烷,其中不乏有沙宣、潘婷、海飞丝等品牌。

更有消费者控诉,其产品的包装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产品内含物泄露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宝洁

无独有偶,2024年4月10日。新华网说宝洁公司有开始召回销售往美国和加拿大的汰渍、Gain等洗涤产品,数量多达820万件。

而让人气愤的是,此次召回的并不包括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

消息一出,中国的消费者自然十分生气,毕竟美国和加拿大的孩子就是孩子,中国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吗?

归根结底,这背后是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漠视和对消中国费者权益和健康的肆意践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屡教不改的质量管控问题,宝洁公司迟迟未能彻底解决的根源在于什么?

是对利润的叫嚣,抑或对生命的不尊重?我们有理由质疑,这家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否还存在于他们的价值观中。

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消费者权益,这样的作为无疑是在自我残害,也将葬送宝洁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历程

提及宝洁这个品牌,相信无人不熟。作为一家源远流长的跨国公司,宝洁的身影几乎遍布全球每个角落。

这家始于1837年的日用品巨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凭借着精心研发和高度多元化的品牌策略,先后收获了无数个顶级赞誉。

上世纪90年代初,宝洁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成功杀入中国这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如今,这家跨国公司在华拥有数千名员工,旗下包括英格尔、飘柔、潘婷等数十个耳熟能详的品牌,遍布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

多品牌战略的成功运作,让宝洁在中国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发现,在中国消费者的眼中,宝洁这个原本西方品牌似乎变了“国货”一般亲切。

从产品包装到营销传播,宝洁无不用心经营着与国人的亲密纽带,成功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和认同。

因此当宝洁被爆出产品有问题,且对中国市场两样的态度,才会导致消费者的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细想一下,有很多品牌都有两幅面孔面对着中国消费者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

比如曾几何时被视为“高端”代名词的梦龙,就因为中外用料不同被骂上热搜。

在欧洲等其他国家,梦龙的材料是用牛奶制作的,但销往中国的梦龙,却是用大比例植物油和少量的奶粉制作的。

而梦龙的回应也是十分敷衍,称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环保因素,简直就是双标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整个“苯门”风波,除了曝光了某些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双标”操作之外,也让我们直面了一个沉重的现实。

那就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对产品安全和品牌诚信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长期以来,大多数国人在购买日化用品时,更多关注的是品牌的“大小”和包装的“贵丽”,而往往对产品成分这一关乎健康安全的核心问题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洁和梦龙这些老牌跨国公司,多年来凭借优秀的品牌营销和全球布局,早已在我们心中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形象。

于是,我们如同盲从,对这些品牌的产品百分百的信任和认同。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靠品牌概念就想获得消费者的终身忠诚,这种期望只能是一厢情愿。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消费者,我们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学习产品的具体成分和制作工艺,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有一个全面认知。

参考文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773055228762904&wfr=spider&for=pc

环球网——对中国市场“双标”的洋品牌,哪来的傲慢底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557706455124700&wfr=spider&for=pc

环球网——潘婷等产品检出一级致癌物苯,宝洁紧急召回!回应称含苯洗护产品不涉及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