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有百度副总裁一夜干飞60亿市值;

今有菏泽郭有才一天引流40万游客。

一首《诺言》,唱碎了无数人的心,网友纷纷呼喊:歌中全是故事,画面全是回忆。

他唱出了连布洛芬都止不住的痛,听的人仿佛每一句都是在说自己。

有人说,他的故事,是大多数人的人生;

还有人说,郭有才的爆火,是因为菏泽需要一个热搜。

然而,在流量狂欢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动着“草根逆袭”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五年烧烤无人问

一曲《诺言》天下知

郭有才称自己为“树哥”。

他说,很喜欢《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希望能像电影中的树先生一样活得洒脱。

平时直播时,他梳着一头乌黑油腻的头发,留了一圈放浪不羁的小胡子,模仿着“树先生”的动作。

然而,看起来成熟稳重的郭有才,实际上只有20多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有才本名郭状,1999年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村人家。

10岁时,母亲遭遇车祸去世,随后父亲再婚,组建了新的家庭。

此后三年,年幼的郭有才几乎都是在三姨家度过的。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直到13岁时,郭有才下定决心放弃学业,只身一人闯荡社会。

对于一个初入社会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他做过电动车维修学徒、洗浴中心服务员、房产销售,和许多在社会上打拼的人一样,只为了一口饭吃。

唯一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就是唱歌。因为喜欢唱歌,又没钱上音乐学校,就花了6元钱购买教程开始了自学,为生计打拼的同时,也在追求着梦想。

20岁时,他认识了女友苏畅。

当时的郭有才创业失败,几乎一贫如洗,但苏畅的家人并没有嫌弃他,不仅把女儿嫁了,还给予大力支持。

爆火的前五年间,他和苏畅白天在菏泽南站直播唱歌,晚上摆摊卖烧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辛苦,但两人从没有因为生活而抱怨过一句,苏畅也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郭有才爆火后,人人都说他是“草根逆袭”,自己的努力终没有被辜负。

成为了大网红,受到万千人追捧,仿佛一切都很完美。

可是,在经历过“猫一杯”“点读笔女孩”等一系列事件,我们不禁问到:

网红的存在,到底能带来什么?

02

带火了一座城

也带火了“有才”

郭有才到底火到什么程度?

截至5月19日,他在短短一周内,粉丝数量暴涨1000多万,达到了1031.5万之多。

而他演唱的《诺言》一曲,更是火爆全网,单单一个视频的播放量就高达262.8万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爆料称,最疯狂的时候,郭有才的粉丝数甚至一秒钟暴涨近1000人。

不仅如此,郭有才的直播间观看人数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几万人飙升到了100多万。整场直播下来,点赞量更是突破了1亿大关。

无数粉丝为了一睹郭有才的风采,不惜舟车劳顿,远赴沉寂已久的菏泽南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泼天的人气,菏泽市反应迅速,立即对荒废多年的南站进行改造升级。

工人们铺砖添瓦,道路也得到了全面整修。

三大电信运营商更是通力合作,全力保障网络信号的畅通无阻;志愿者服务到位,免费供应水和大锅菜;各路商家也争先恐后地搭起临时帐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当地一天的游客接待量超过40万人。

郭有才用歌声唤醒了这座沉睡的城市,百业兴旺,一片欣欣向荣。

曾几何时,人们去开封只为寻觅王婆的幽默逗趣;而今,郭有才朴实无华的歌声,唱出了无数普通人的心声。

他的主页上只有一行简单的文字:一位摆摊五年卖烧烤的农村小伙。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青年,让人们纷纷感叹,他道尽了心酸,唱出了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郭有才的爆火,菏泽南站也吸引来各类主播,网友们讽刺道:群魔乱舞。

不仅这样,各地也开始争相模仿“树哥”的造型,一个个“有才”们在平台上撕心裂肺的吼着。

到这里,画面开始变了味。

网友们一转以前的态度,在网上抨击道:

“一群要饭的人”“一圈圈围着的人何尝不是社会的悲哀”“奶头乐愚弄大众”。

还有人说,这是一个黑白错乱的娱乐至死的时代。

03

毁灭我们的

是我们所热爱的

郭有才的爆火,就和去年淄博烧烤一样,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可是,任何事情,都存在着正反的两面。

这几天刷视频时,看到一个哭笑不得的视频:

在一个卖水果的摊位前,站着一位打扮成老板的男人,他面对着手机,扭着屁股,手舞足蹈的唱着求大家点赞的“歌曲”。

在男人的身后,站着另外几个人,他们穿着各类外卖员的服装,和这个“老板”一样,扭着身体,毫不在意旁边路人的目光。

一个看似上小学的男孩从他们身边经过,双手放在胸前,用困惑的眼睛盯着这些“妖魔鬼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在郭有才爆火后,全国各地的“有才”们也一一现身在直播间中。

他们模仿着郭有才的造型,用夸张的动作、嘶吼的歌声,试图博取同情,引起网民们的关注。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欢娱本身不是罪孽,但能带来一定乐趣的东西,会留下比乐趣本身大出许多倍的烦恼。

还记得曾经的那些“草根网红”吗?

不管红极一时的张同学也好,还是爆火的开封王婆也罢,他们好像都在说一件事:

想赚钱,就要成为网红;拼概率,比努力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各种媒体平台唯流量是从,我们的生活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双手所掌控,他们侵占我们的思想,消耗我们的感情。

在碎片化信息的轰炸和视听快感的裹挟下,人们习惯于长时间停留在媒介信息中,被困在一种不知所谓的“幻觉”里,渐渐地,我们距离理性也越来越远。

当孩子们放弃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转而想成为网红时;

当年过半百的老人一个个争相在直播间搞怪卖乖时;

当经典被荒废殆尽,人们靠着短视频弥补精神空虚时。

宣扬这种“草根逆袭”,真的对吗?

在信息化的时代,最悲哀的是:身处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屏蔽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你要知道,人的感情从来不能只被人当成追求利益的工具来消耗。

阅读一本好书,与家人朋友促膝长谈,投身于有意义的事业,去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真实而充实的体验,去“补全”被蚕食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不断成长,让生命重新绽放光彩!

作者|鱼籽酱·余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