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5月20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4年一季报,引起行业内外一片哗然。

在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总收入为256.34亿元,同比增长了36.4%,环比下滑了38.6%。其中,车辆销售收入为242.52亿元,同比增长32.3%,环比下滑39.9%。车辆销售毛利率为19.3%,同比下滑0.5个百分点,环比下滑3.4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在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一季度,理想汽车净利润为5.91亿元,同比下滑了36.7%,环比则大幅下滑了89.7%。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理想汽车一季度净利润为12.76亿元,同比下滑9.7%,环比下滑72.2%。

这样的业绩不及市场预期。随着财报发布,5月21日理想汽车港股股价大幅低开,收盘大跌19.27%,市值较昨日跌408亿港元。

而拉长时间线看,理想汽车在二月底达到每股182.90港元的年内高点后一路下跌,截至5月21日股价为80.65港元,期间累计跌幅超50%。

乐观的理想,一季度交付目标落空

乐观的理想,一季度交付目标落空

理想一季度利润下滑前,公司对市场竞争情况和公司发展的判断比较乐观。

在2023年,理想汽车销量高达37.6万辆,总营收高达1238.51亿元,净利润为117.04亿元,交出了历史最佳的成绩。因此,理想汽车对2024年有着非常乐观的估计。今年年初,理想宣布将挑战80万辆的交付目标,并给出了一季度10-10.3万辆的交付指引。

但是,随着售价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理想旗下以L系列为主的车型在一季度销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在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为8.04万辆,较此前交付指引少了2万辆。作为理想L系列直接竞争对手的问界,一季度销量为8.58万辆,同比大增6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理想也对旗下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的表现有着过于乐观的期望。在MEGA上市时,李想曾宣称MEGA将成为理想汽车的下一个热销产品,并有望成为50万以上(不计品类和能源形式)的销量冠军,这就意味着理想MEGA至少需要实现月均7000辆的销量目标。

由于种种原因,理想MEGA“出师未捷”,表现远逊于预期。根据乘联会批发销量数据,3月理想MEGA销量为3229辆,4月销量仅为1145辆。

L系列车型市场竞争加剧和MEGA的失利,使得理想汽车一季度表现并没有按照预期展开。

一季度,理想汽车L系列进行改款,老款车型降价促销。这使得理想一季度单车收入环比小幅下滑0.4万至30.2万元。但销量的下滑使得单车成本环比上行0.35万元至24.3万元,车辆销售毛利率水平降至19.3%。

在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研发开支为30.49亿元,销售、一般和行政开支为29.78亿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研发开支34.91亿、销售开支32.70亿分别减少了约10%左右。

费用支出减少,但一季度,理想汽车8.04万辆的实际销量较去年第四季度13.18万辆水平也相差甚远,这影响了净利润表现,一季度环比降幅也较大。

股价大跌19%,市场过度悲观了吗?

股价大跌19%,市场过度悲观了吗?

目前理想已经对过于乐观的经营计划做出了一定调整。如降低销量目标,将全年销量目标从80万下调至56-60万辆;调整电动车业务发展节奏,将纯电SUV推迟至明年发布等。同时,根据多家媒体爆料,理想汽车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

但从今日在港股大跌的股价来看,市场对于理想汽车仍抱有一定担忧,这些担忧主要围绕理想汽车的盈利能力下滑和库存问题。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理想汽车在今年4月推出了价格更低的理想L6车型,同时其他车型售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理想L6车型,起售价下探至24.98万元。L7、L8、L9全系降价1.8-2万元,理想MEGA降价3万元。

L6的上市和全系车型的降价,可能会对理想汽车的营收和毛利率形成冲击。

理想对于今年二季度的指引目标为:营收预计为299亿元至314亿元,交付量则预计为10.5万至11万辆。如果按照其他收入14亿元(一季度水平)估算,理想指引给出的二季度单价为27.2万元,相比一季度单车均价30.2万元下降了3万元。

指引单车均价的下滑,对理想汽车二季度毛利率水平形成了较大压力。在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毛利率已经下降至19.3%,市场担忧理想汽车二季度毛利率下降至更低水平。

同时,理想L系列和MEGA在一季度销量不及预期,但之前备货量较高,使得理想存货水平高增。

一季度末,理想汽车存货规模为121.59亿元,较2023年底68.72亿元水平几乎翻倍,存货规模接近理想汽车1.5个月的销售水平(以2023年月均车辆销售成本计)。

在存货规模高企的情况下,接下来如果理想汽车销量继续不及预期,可能会出现降价促销或存货减值风险,这将对理想汽车盈利能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从数据来看,市场的短期担忧不无道理,这需要理想接下来用实际业绩来回应。理想能否重回高增长,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依然值得关注。